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的民俗情怀
作者: 陈志刚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怀  陶渊明  古代文学  民俗 
描述:陶渊明诗歌写了许多农村的祭祀、农时农事、习俗等生活和文化,写了一些广泛流传民间的先贤、侠士、贫士和远古帝王、神话人物。它们都或隐或显地表明陶渊明身上有着十分浓郁的民俗情怀。最能鲜明展现诗人民俗情怀的是“桃花源”世界,这是诗人基于民间诉求、民间理想而构筑的一个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民俗情怀对
全文:陶渊明诗歌写了许多农村的祭祀、农时农事、习俗等生活和文化,写了一些广泛流传民间的先贤、侠士、贫士和远古帝王、神话人物。它们都或隐或显地表明陶渊明身上有着十分浓郁的民俗情怀。最能鲜明展现诗人民俗情怀
张炜:问道陶渊明
作者: 贾文佳  来源:齐鲁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嘉  恬淡无为  丛林法则  诗赋  吃饭问题  隐逸诗  录音整理  垂杨  诗歌艺术  心灵对话 
描述:3月20日下午,著名作家张炜新书《陶渊明的遗产》座谈会在济南垂杨书院举行。"100多首诗赋之外,陶渊明能够在‘丛林法则’盛行的魏晋,保持着死亡也不可夺去的个人风度,这是他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张炜说,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他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探求
全文:,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他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探求。而透过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个作家之间穿越了1600多年的心灵对话。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作者: 于东新 胡春洁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秉文  人格精神  “和陶诗”  金代文学  艺术追求 
描述: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制难以达到陶诗的真正境界,具体就是诗歌境界上与陶诗有高下之别,以及赵氏“将大臣经营国事
全文: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制难以达到陶诗的真正境界,具体就是诗歌境界上与陶诗有高下之别,以及赵氏“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进诗歌之中,与陶氏自然自由的审美追求迥异。但值得注意的是,赵氏“和陶诗”自有其创新性,无论诗旨上的儒、道、释兼融,还是诗风上的刚健与平易,都显示了赵氏的自我风貌。并且,这是金源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一种普遍意义的方式。金源诗坛这种师法陶渊明等前代优秀诗家的结果,是给汉唐以来渐趋典雅精微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带来了“有偏斜度的超越”。
陶渊明与中国菊花文化
作者: 李修建  来源:求学(素材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热立意】寓情于物/文人之气/艺术魅力 【素材现背】在历史进程中,不少文化名人赋予植物以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植物因文化名人而愈加高洁坚贞,文化名人也因这些植物而在历史长河中愈发高逸清朗。 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全文:【热立意】寓情于物/文人之气/艺术魅力 【素材现背】在历史进程中,不少文化名人赋予植物以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植物因文化名人而愈加高洁坚贞,文化名人也因这些植物而在历史长河中愈发高逸清朗。 中国文化
陶渊明诗文中的矛盾心结解析
作者: 毋燕燕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矛盾心结  安贫乐道 
描述:陶渊明并不是一位浑身静穆、超凡脱俗的隐士,他也有内心深处的不平静。面对人生的种种矛盾,在一次次的抉择过程中,他逐渐过滤掉自己的焦躁情绪,坚定了崇尚自然的本性。他以哲人冷静的眼光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全文:陶渊明并不是一位浑身静穆、超凡脱俗的隐士,他也有内心深处的不平静。面对人生的种种矛盾,在一次次的抉择过程中,他逐渐过滤掉自己的焦躁情绪,坚定了崇尚自然的本性。他以哲人冷静的眼光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由《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三观
作者: 黄丽桦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观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辞去了上任仅八十余天的彭泽令,高唱着一曲《归去来兮辞》,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逸生活,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处世哲学的思考,对价值观的追寻以及对生命意识的终极追问,他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统一起来,将生存方式与人格追求结合起来,在魏晋风流名士中,寻找到一种诗意的方式存在。
全文:陶渊明辞去了上任仅八十余天的彭泽令,高唱着一曲《归去来兮辞》,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逸生活,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处世哲学的思考,对价值观的追寻以及对生命意识的终极追问,他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统一起来,将生存方式与人格追求结合起来,在魏晋风流名士中,寻找到一种诗意的方式存在。
由《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三观
作者: 黄丽桦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观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辞去了上任仅八十余天的彭泽令,高唱着一曲《归去来兮辞》,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逸生活,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处世哲学的思考,对价值观的追寻以及对生命意识的终极追问,他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统一起来,将生存方式与人格追求结合起来,在魏晋风流名士中,寻找到一种诗意的方式存在。
全文:陶渊明辞去了上任仅八十余天的彭泽令,高唱着一曲《归去来兮辞》,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逸生活,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处世哲学的思考,对价值观的追寻以及对生命意识的终极追问,他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统一起来,将生存方式与人格追求结合起来,在魏晋风流名士中,寻找到一种诗意的方式存在。
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
作者: 张凯  来源:神州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陶渊明  叶芝  寻美经验 
描述: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
全文: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汲于生活的灵感
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
作者: 张凯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陶渊明  叶芝  寻美经验 
描述: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
全文: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汲于生活的灵感
陶渊明的中年危机
作者: 李荔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沈周题画诗等(书法)王文明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一家庭生活带来的烦恼,在陶渊明看来,是麻烦,但不是大麻烦。老婆的唠叨,装聋作哑就行了,对孩子们不肖的失望,可以一杯酒轻轻抹去。多年之后,他对儿子的希望只有相处和睦而已了。这,是无为而治,还是不在乎呢?恐怕是,这些都不算他人生的主要矛盾,他花了大半辈子,
全文:沈周题画诗等(书法)王文明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一家庭生活带来的烦恼,在陶渊明看来,是麻烦,但不是大麻烦。老婆的唠叨,装聋作哑就行了,对孩子们不肖的失望,可以一杯酒轻轻抹去。多年之后,他对儿子的希望只有相处和睦而已了。这,是无为而治,还是不在乎呢?恐怕是,这些都不算他人生的主要矛盾,他花了大半辈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