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陶渊明田园诗
作者: 魏铭  来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描述:本书介绍了陶渊明和他所作的田园诗,内容包括:陶渊明生平、陶渊明作品、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陶渊明田园诗。
全文:本书介绍了陶渊明和他所作的田园诗,内容包括:陶渊明生平、陶渊明作品、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陶渊明田园诗。
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
作者: 田晋芳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接受模式  接受类型  陶渊明接受  西方汉学  文化意识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427)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影响力穿越了时代和地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感动着一代代读者,直至现代世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则正是中外读者的持续的接受,构成了陶渊明至今不灭的艺术生命力。聚焦于这一现象,以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为途径,探讨其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因子和中外文
全文:来源论文的学理支撑。第三,接受的主体——“读者”的独特界定。第四,论文的理论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现代思潮催生的接受模式”,评述现代思潮中对陶渊明接受的新模式。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批评新标准。他
不可轩轾的“拯救”“逍遥”:刘小枫商榷陶渊明
作者: 高原  来源:科学经济社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世不绝俗  陶渊明  逍遥  刘小枫  拯救 
描述: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将着重强调陶渊明超世不绝俗这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理想实践意义。
全文: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将着重强调陶渊明超世不绝俗这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理想实践意义。
华兹华斯陶渊明诗中宗教观自然观对比分析
作者: 刘凤英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宗教现 
描述:威廉·华兹华斯陶渊明他们诗歌创作都有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准则,但他们自然现宗教现在作品中却体现为质性自然宗教式速狂,以及融入自然道法自然.这些特质使得两位田园诗人迥然不同.
全文:威廉·华兹华斯陶渊明他们诗歌创作都有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准则,但他们自然现宗教现在作品中却体现为质性自然宗教式速狂,以及融入自然道法自然.这些特质使得两位田园诗人迥然不同.
故国田园:郑梦周陶渊明的归隐意识
作者: 崔雄权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意识  故国与田园  陶渊明  郑梦周 
描述:陶渊明的回归田园是从政治和俗世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体现着作家本身潇洒自适的本性;而郑梦周笔下的故国不乏对时局的担忧,是回归归隐意向的混合物,尽管有归隐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对家国忧心忡忡的留恋关爱。
全文:陶渊明的回归田园是从政治和俗世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体现着作家本身潇洒自适的本性;而郑梦周笔下的故国不乏对时局的担忧,是回归归隐意向的混合物,尽管有归隐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对家国忧心忡忡的留恋关爱。
独善其身兼善天下:陶渊明欧阳修之比较
作者: 杨素萍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独善其身  欧阳修  陶渊明  兼善天下 
描述:陶渊明欧阳修由于所处的世道不同、禀赋性格不同,分别走了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道路,一个在桃花源里找到了精神归宿,一个在三不朽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全文:陶渊明欧阳修由于所处的世道不同、禀赋性格不同,分别走了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道路,一个在桃花源里找到了精神归宿,一个在三不朽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陶渊明华兹华斯可比性探索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可比性 
描述:陶渊明华兹华斯可比性探索
浅议陶渊明的隐士情结艺术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浅议陶渊明的隐士情结艺术生活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作者: 解黎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殊途同归的旷达之风:论陶渊明苏轼的人生态度
作者: 方静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生  苏轼  态度  差异 
描述:陶渊明看到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两人对人生的选择截然不同:放弃等待、通透淡然、安乐期盼.
全文:陶渊明看到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两人对人生的选择截然不同:放弃等待、通透淡然、安乐期盼.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