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谢朓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李鹏 魏耕原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朓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在东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主要作为一名有操行的隐士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可是陶渊明的诗歌却由于在审美取向等方面与当时的文坛格格不入而被人们所轻视。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会寂寞的。陶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众多的诗人,其中就有齐梁时期的著名诗人谢朓。谢朓不仅接受了隐士陶渊明,还接受了诗人陶渊明,这在东晋南
-
全文:在东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主要作为一名有操行的隐士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可是陶渊明的诗歌却由于在审美取向等方面与当时的文坛格格不入而被人们所轻视。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会寂寞的。陶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众多的诗人,其中就有齐梁时期的著名诗人谢朓。谢朓不仅接受了隐士陶渊明,还接受了诗人陶渊明,这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是难能可贵的。
-
论梅尧臣诗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尧臣 平淡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梅尧臣是宋代第一个大力学习陶渊明并取得较大成就的诗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有三个层次 ,即用典、模仿和借鉴 ,其中价值最大者在于通过学陶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诗风。梅尧臣开创了一种新诗风 ,掀起了宋人学陶的新高潮 ,并且提高了人们对陶诗的认识水平
-
全文:梅尧臣是宋代第一个大力学习陶渊明并取得较大成就的诗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有三个层次 ,即用典、模仿和借鉴 ,其中价值最大者在于通过学陶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诗风。梅尧臣开创了一种新诗风 ,掀起了宋人学陶的新高潮 ,并且提高了人们对陶诗的认识水平
-
《我说陶渊明》序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水平 《我说陶渊明》 学术贡献 赵治中 诗歌创作 序言 陶渊明研究 人生经历
-
描述:还记得1999年春季,丽水师专教授赵治中先生寄来了《陶渊明论丛》书稿并有为其著写序之邀。那时,我正在写作《二十世纪陶学论著》书稿的有关篇章,索性就将两者结合起来作思索,为赵著之序的开头写道:赵治中“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
-
全文:“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钟优民、李文初、刘继才、李华(首都师大)徐声扬、袁行霈、唐满先、邓安生、丁永忠、孙静、王定璋、李华(江西社科院)、陈忠、李锦全、戴建业、王廷箴先生一道,体现二十世纪陶学学术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上篇)——论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
-
作者:
孟二冬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方式 “无弦琴” 陶渊明 唐代 禅学
-
描述: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
-
全文:;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无弦琴”的基本内涵。
-
陶渊明田园诗论
-
作者:
林光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阳 孤独 田园 困境 邻人
-
描述: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 ,所以 ,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 :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
-
全文: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 ,所以 ,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 :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固守清贫、庄子式的纵情自然 ,并构想了乌托邦 ,写了挽歌辞、自祭文 ,但最终未能摆脱源于生命自身的形而上的孤独。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
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
作者:
木斋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自然本体 魏晋风度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
全文: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
论陶渊明隐逸的表达模式
-
作者:
周期政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模式 陶渊明 隐逸 叙述 意象
-
描述: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割裂。
-
全文: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割裂。
-
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二)
-
作者:
木斋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自然本体 魏晋风度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
全文: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
论陶渊明委运任化的生死观
-
作者:
马银华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委运任化 自然
-
描述: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
全文: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
论宋代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何海燕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宋代文人 接受
-
描述:陶渊明的诗文在文学接受史的长河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晦到显的漫长历程,在宋代才得到众多文人的推崇,他的文学地位也在此时得以确立。宋代文人对陶渊明诗文的推崇与解读揭示出文献在流传和接受过程中与时代文化精神的互动关系。
-
全文:陶渊明的诗文在文学接受史的长河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晦到显的漫长历程,在宋代才得到众多文人的推崇,他的文学地位也在此时得以确立。宋代文人对陶渊明诗文的推崇与解读揭示出文献在流传和接受过程中与时代文化精神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