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的诗意栖居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彭晓芸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闲趣  崇陶    固穷  现代意义  陶渊明  逍遥  诗意栖居 
描述:陶渊明古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已经学界反复论述,本文拟从诗人之“居”的角度切入,通过梳理“居”的文化渊源,进而探析陶渊明诗文中“居”的审美意象,呈示出陶渊明糅合儒家“君子固穷”和道家“逍遥”以形成的“闲”的诗意栖居形式。 陶渊明的审美栖居,既有“身体之居”,也就是他的居住美学,又有“心灵之居”,也
全文:陶渊明古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已经学界反复论述,本文拟从诗人之“居”的角度切入,通过梳理“居”的文化渊源,进而探析陶渊明诗文中“居”的审美意象,呈示出陶渊明糅合儒家“君子固穷”和道家“逍遥”以形成的“闲
陶渊明诗文旷达美的美育价值
作者: 王叔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美育  旷达  价值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派的创始人,旷达美是其诗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陶渊明旷达美的思想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陶渊明诗文的旷达美在树立美好人生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派的创始人,旷达美是其诗文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陶渊明旷达美的思想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陶渊明诗文的旷达美在树立美好人生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
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作者: 黄卉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接受  元散曲 
描述: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全文: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论虎关师炼陶渊明“傲吏说”
作者: 马歌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虎关师炼  陶渊明  日本诗话  《济北诗话》  傲吏说 
描述: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
全文: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
无奈中的超然 洒脱中的沉郁——谈陶渊明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作者: 史鸿敏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洒脱  沉郁  陶渊明  浪漫主义 
描述:陶渊明自幼学习六经,年轻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即他诗中说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他却囿于出身地位而“求之靡途”,于是他只能空悲切、徒无奈;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奈而沉沦。于是他选择了“独善其身”,选择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选择了超然物外。虽然超然物外,但儒家的“兼济天下”、“大济苍
全文:陶渊明自幼学习六经,年轻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即他诗中说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他却囿于出身地位而“求之靡途”,于是他只能空悲切、徒无奈;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奈而沉沦。于是他选择了“独善其身”,选择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选择了超然物外。虽然超然物外,但儒家的“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理想在陶渊明的深层意识里是挥之不去的,即使在那些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作者洒脱中的那种苍凉。总之,“无奈中的超然,洒脱中的沉郁”应不失为陶渊明浪漫主义创作的基本特色。
浅议廖仲安先生《陶渊明》
作者: 欧阳伍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中国文学史  田园诗  农村生活  评论家  农民形象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田园的开创紧密相联,因此,古代评论多有论析。时至二十世纪。随着探讨陶令为田以及田园生活的深入,对于田园的评价,逐渐引起论者的更多重视。特别是1958—1960年那场大规模的陶渊明问题的讨论,涉及得更为深广。无可讳言,当时有不少论者不能从陶渊明“全人”和全部作品出发,
全文: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田园的开创紧密相联,因此,古代评论多有论析。时至二十世纪。随着探讨陶令为田以及田园生活的深入,对于田园的评价,逐渐引起论者的更多重视。特别是1958—1960年那场
陶渊明纪念馆“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简介
作者: 王娟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柜  陶学  序文  简介  陶渊明  著述  魏正申  纪念馆 
描述:2005年初,在筹备纪念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庆祝陶馆揭馆20周年的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遍查陶学信息,我们注意到:20世纪以来,发表研陶文的数量、出版论陶专著的数量、其论著被赞的数量,最多
全文:2005年初,在筹备纪念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庆祝陶馆揭馆20周年的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遍查陶学信息,我们注意到:20世纪以来,发表研陶文的数量、出版论陶专著的数量、其论著被赞的数量,最多
心存忠义 心处闲逸——论陶渊明诗文创作体现的儒道精神
作者: 沈文凡 钟静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自然回归  生死  儒道互补  陶渊明 
描述:儒道思想互补是陶渊明的主要思想倾向。陶渊明将儒家的入世见功和道家的自然任化互补整合,达到了和谐自适,又随着生存际遇和人生选择的不同,后来略显道家精神。两种思想在陶渊明身上不相矛盾,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自由精神的互融。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回归自然的人生观和委运任化的生死观中。
全文:儒道思想互补是陶渊明的主要思想倾向。陶渊明将儒家的入世见功和道家的自然任化互补整合,达到了和谐自适,又随着生存际遇和人生选择的不同,后来略显道家精神。两种思想在陶渊明身上不相矛盾,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自由精神的互融。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回归自然的人生观和委运任化的生死观中。
莫扎特年,想起陶渊明
作者: 雪格  来源: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纪念  交响乐  民族文化  陶渊明  钢琴家  伦勃朗  音乐会  歌剧院  莫扎特  音乐家 
描述:随着中国钢琴朗朗与两位奥地利音乐携手出现在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节目音乐会上,“2006莫扎特年”在中国正式拉开序幕。对奥地利政府来说,这仅仅是他们在全球组织的无数纪念活动中的一个,而对中国人来说,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莫扎特吗?
全文:随着中国钢琴朗朗与两位奥地利音乐携手出现在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节目音乐会上,“2006莫扎特年”在中国正式拉开序幕。对奥地利政府来说,这仅仅是他们在全球组织的无数纪念活动中的一个,而对中国人来说,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莫扎特吗?
陶渊明与天人相适的心灵和乐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天人  儒道  和乐  心灵 
描述:道家的心灵理论,偏重于“天”而不注重“人”,比较缺乏“人”的欢乐色彩;儒家的心灵状态,偏重于人为的“人”而不注重天然的“人”,所以缺乏发自天性的欢乐色彩。陶渊明注重天然的人的生活,所以能够跳出两种思想的局限,让心灵呈现出最佳的和乐状态。
全文:道家的心灵理论,偏重于“天”而不注重“人”,比较缺乏“人”的欢乐色彩;儒家的心灵状态,偏重于人为的“人”而不注重天然的“人”,所以缺乏发自天性的欢乐色彩。陶渊明注重天然的人的生活,所以能够跳出两种思想的局限,让心灵呈现出最佳的和乐状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