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旷达自然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
全文: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
陶渊明笔下的 “世外桃源”——坝美
作者:暂无 来源:百色早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坝美春色坝美秋景(本版图片均由熊平祥摄)晋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流传千古,后人在欣赏其优美风光的同时,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与世隔绝,保持了千百年不变的淳朴民风。最近,一个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世外桃源”被人发现了,那就是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坝美村。坝美村离广南县城60余公里,与广西
全文:坝美春色坝美秋景(本版图片均由熊平祥摄)晋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流传千古,后人在欣赏其优美风光的同时,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与世隔绝,保持了千百年不变的淳朴民风。最近,一个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世外桃源”被人发现了,那就是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坝美村。坝美村离广南县城60余公里,与广西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者: 刘作芳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作品特色  陶渊明 
描述:作为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跳出东晋时代玄言诗的藩篱,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诗歌内涵神韵明晰高远,透露着平淡自然的特色,诗风真切纯朴,不事雕琢,但并没有陷入浅薄乏味的泥淖,相反却醇厚有味,生活基础深厚;他的诗歌思想感情静穆深切,咏怀咏史诗作风格刚健、豪
全文:作为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跳出东晋时代玄言诗的藩篱,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诗歌内涵神韵明晰高远,透露着平淡自然的特色,诗风真切纯朴,不事雕琢,但并没有陷入浅薄乏味的泥淖,相反却醇厚有味,生活基础深厚;他的诗歌思想感情静穆深切,咏怀咏史诗作风格刚健、豪放,让人可以直接体会到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山水田园诗作寓情于景,情由景生,景物和情感相谐相生;他的语言色彩质朴清丽,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不必要的修饰和浓墨重彩的铺展,因而作品清丽鲜亮;他的作品语言特质平淡新奇,通俗无奇的“田家语”使他的诗作近似口语化,读来感到朗朗上口,形象鲜明;哲学思想新奇向善,对后世生态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等陶渊明不至
作者: 于浩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等待陶渊明他将带来漉酒用的头巾和用于避暑的白云我们坐在橱窗中露出柔软的内心此刻我们是胡西曹和顾贼曹出现在渊明的一首诗里不驶亦不驰,他说要像秋天的一样一幅尺方的归去来兮辞早已写就,它面对墙壁只在我到来时才转过身来清泉在煮一壶茶由热而温你搬来了石头从山顶和河床中它们沉睡在你的岁月里
全文: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等待陶渊明他将带来漉酒用的头巾和用于避暑的白云我们坐在橱窗中露出柔软的内心此刻我们是胡西曹和顾贼曹出现在渊明的一首诗里不驶亦不驰,他说要像秋天的一样一幅尺方的归去来兮辞早已写就,它面对墙壁只在我到来时才转过身来清泉在煮一壶茶由热而温你搬来了石头从山顶和河床中它们沉睡在你的岁月里
日本诗话中的陶渊明论
作者: 罗春兰 穆松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批评  陶渊明  日本诗话  接受 
描述:陶渊明在日本汉诗的创作中影响甚大,也是日本汉诗论中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充分体现于日本诗话之中。日本诗话对陶渊明的评论涉及诗歌创作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个层面,对其“平淡”诗风及其诗史地位有了清晰的确认,对其在日本汉诗创作中的影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诗论界对陶渊明的批评以虎关师炼的《济北诗话》之“傲吏说”
全文:陶渊明在日本汉诗的创作中影响甚大,也是日本汉诗论中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充分体现于日本诗话之中。日本诗话对陶渊明的评论涉及诗歌创作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个层面,对其“平淡”诗风及其诗史地位有了清晰的确认,对其在日本汉诗创作中的影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诗论界对陶渊明的批评以虎关师炼的《济北诗话》之“傲吏说”为代表,对其诗艺也不无訾议。既承继中国诗论中之陶渊明论,又兼有异见,体现了他们在诗歌批评方面极强的自主意识及接受异质文化时一贯的自主性。
评价理论视角下陶渊明诗歌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胡文静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差  陶渊明诗歌  评价理论  态度 
描述:陶渊明(365-427)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凭借他自身在田园劳作的经验和他朴实无华且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被多位译者翻译成英文。本论文从众多英译本中选取了傅乐山、方
全文:陶渊明(365-427)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凭借他自身在田园劳作的经验和他朴实无华且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被多位译者翻译成英文。本论文从众多英译本中选取了傅乐山、方重、汪榕培的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对三个译本的评价意义构建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作为一个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新发展起来的理论,评价理论关注的是说话者赋予语言对象的价值意义,主要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评价理论虽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种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中,但较少涉及我国古典诗歌及其翻译。基于此,本文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选取陶渊明诗歌中五首诗歌及其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结合运用数据和图表,重点阐述陶渊明诗歌中态度资源和极差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三位译者如何在译本中实现评价意义,同时对评价资源实现的差异进行原因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陶渊明诗歌中态度资源最丰富,其中鉴赏资源占多数,这归因于陶渊明诗歌中对田园风光的大量描写。译文在态度和极差资源的建构和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少量评价资源在译文中没有实现对等。三个译本中,乐傅山和程曦的合译本在评价资源的实现上完成的最好,最贴近陶渊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译者本身的教育背景,翻译动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翻译的方法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译本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陶渊明诗歌三个英译本所做的对比研究为陶渊明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也即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开展同类研究。此外,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译本对比研究也为翻译等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为评价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和分析译本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依据。
士庶关系视角中的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夏靖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庶族  陶渊明  思想  士族 
描述: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思
全文: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及其艺术风格
作者: 张娟娟  来源:中文信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也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其创作的田园诗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璀璨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独到深邃的思想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本文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呈现出其不得志的愁苦与乐享归隐生活的矛盾统一,同时具有语句平实、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的独特艺术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也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其创作的田园诗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璀璨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独到深邃的思想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本文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呈现出其不得志的愁苦与乐享归隐生活的矛盾统一,同时具有语句平实、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的独特艺术风格。
柳宗元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
作者: 张婧  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意象  柳宗元  接受 
描述:陶 渊 明 为 中 国 隐 逸 诗 人 之 宗 , 其 为 人 与 诗 歌 创 作 深 得 柳 宗 元 喜 爱 , 柳 在 贬 谪 期 间 , 诗 在 题 材 与 意 象 上 多 处 模仿 陶 诗 , 但 由 于 二 人 所 处 时 代 的 不 同 , 个 人 的 禀 性 与 追 求 的 不 同 ,
全文: , 但 由 于 二 人 所 处 时 代 的 不 同 , 个 人 的 禀 性 与 追 求 的 不 同 , 二 人 的 创 作 格 还 是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本 文 即 结 合 柳 宗 元诗歌风格、生平思想和经历,探讨他对陶渊明的接受。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作者: 孙晨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描述: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全文: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家于两汉之后一直不断地融合,道家的地位逐渐抬升;此时的佛教也积极适应汉文化,甚至用道家经典去解释自身,从而获得了大量信徒认可;慧远的庐山僧团也于此时名声大噪,并将净土信仰进一步升华,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仍是主流,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得许多神仙传说应运而生,与志怪小说一样,这些传说故事不仅记录了当时人的所见所想,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持续的战乱和朝代的更替使“末日”思想趁势而入,这与历史上许多黑暗时期一样: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恐慌,于是人们开始寄托于美好的来生或者是羽化成仙。这给了创世型宗教极好的温床。加上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固守一经”的僵化学风、士风和文风已经被打破,好奇尚博之风兴盛。这些时代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心灵和他的生活;诗人在出仕和归隐间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将自己放归到田园中去,“桃花源”故事也由此产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