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
作者:
周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风 陶渊明 人格
-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曾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看淡仕途与人生,转而将济世的大理想抱负化作对"桃花源"安宁社会的向往,但其内心的品格无疑不表露于其诗句
-
全文: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曾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看淡仕途与人生,转而将济世的大理想抱负化作对"桃花源"安宁社会的向往,但其内心的品格无疑不表露于其诗句之中。本文就生平故事和作品的分析,来论述一下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之间
-
作者:
史飞翔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人生道路 太元 晋安帝 州里 刘裕 学官 人生旅途 入仕 晋孝武帝
-
描述: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四次入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沉
-
全文: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四次入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辞掉祭酒后,陶渊明在家赋闲。这时他已年过三十。"三十而立"的古训让陶渊明内心很不是滋味。但这时朝廷的局势发生了好转。几年来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出世"思
-
陶渊明对《红楼梦》的影响研究
-
作者:
崔炳圭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陶渊明 曹雪芹 接受
-
描述:《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找出其价值,把他视为正邪两赋之人,不但脱离了世人对陶渊明固定的评价,而且努力去理解作为诗人陶渊明复杂多样
-
全文:《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找出其价值,把他视为正邪两赋之人,不但脱离了世人对陶渊明固定的评价,而且努力去理解作为诗人陶渊明复杂多样的个性特点。从曹雪芹的真情与痴情意识、脱俗与隐逸思想以及非功利的创作态度,同样可见《红楼梦》对陶渊明的接受。
-
陶渊明田园诗的率真情感
-
作者:
张德军 来源:考试(综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率真情感
-
描述:大济苍生幕江州,十三仕宦不堪垢;宁弃彭泽五斗米,折腰不见浔阳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陶渊明开创了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做诗的先河,创立了田园诗派,为历代诗人所推崇。其田园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文风且进入了更为纯熟的境地,达到了古朴的歌诗里程碑的高度;其以质朴的语言、率真的情感折射出独特艺术追求、
-
全文:大济苍生幕江州,十三仕宦不堪垢;宁弃彭泽五斗米,折腰不见浔阳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陶渊明开创了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做诗的先河,创立了田园诗派,为历代诗人所推崇。其田园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文风且进入了更为纯熟的境地,达到了古朴的歌诗里程碑的高度;其以质朴的语言、率真的情感折射出独特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人生观点以及物我互化、心与道冥的相融境界。
-
陶渊明:进退之间未忘忧
-
作者:
史飞翔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孝武帝 出世 陶渊明 辞官 入世 人生 彭泽县 田园诗人 桓玄 矛盾
-
描述: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四次出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但不久,他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来
-
全文: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四次出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但不久,他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辞掉祭酒后,陶渊明在家赋闲。这时,他已年过三十。“三十而立”的古训让陶渊明内心很不是滋味。
-
试析陶渊明的生态农业观
-
作者:
王胜奇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 当下意义 农业诗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生态自然主义者。受到提倡仁爱重农的儒家思想和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热爱劳动。他提倡生态农业观,并创作了许多生态农业诗及相关辞赋和散文。研究陶渊明的生态农业观和生态农业诗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情况,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发展生态农业均有一定的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生态自然主义者。受到提倡仁爱重农的儒家思想和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热爱劳动。他提倡生态农业观,并创作了许多生态农业诗及相关辞赋和散文。研究陶渊明的生态农业观和生态农业诗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情况,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发展生态农业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
陶淵明“始家宜豐”說獻疑
-
作者:
龔斌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尋陽柴桑 陶淵明故里 “始家宜豐”
-
描述:陶淵明故里何在?史傳、地理著作、陶氏宗譜的說法皆不一致,江西九江、星子、宜豐人士亦至今爭論不休。沈約《宋書·隱逸傳》等稱陶淵明爲"尋陽柴桑人",而樂史《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說:"淵明始家宜豐,後徙
-
全文:陶淵明故里何在?史傳、地理著作、陶氏宗譜的說法皆不一致,江西九江、星子、宜豐人士亦至今爭論不休。沈約《宋書·隱逸傳》等稱陶淵明爲"尋陽柴桑人",而樂史《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說:"淵明始家宜豐,後徙
-
诗意的人生:论陶渊明的隐逸情结
-
作者:
潘鹃鹃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隐逸情结
-
描述: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我国古代隐士中的杰出代表。隐逸是他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他有着大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他以隐的生存方式来退避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在隐的精神状态下体味诗意般的人生境界,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以自己独特的隐逸人生阐释了生
-
全文: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我国古代隐士中的杰出代表。隐逸是他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他有着大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他以隐的生存方式来退避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在隐的精神状态下体味诗意般的人生境界,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以自己独特的隐逸人生阐释了生存的终极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读书百法 ①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
作者:暂无 来源:未来教育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读书生活 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 见解 不负责任 东晋 陶渊明 褒贬 读书法 中云
-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
-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
-
陶渊明田园诗派的文化价值
-
作者:
曹飞鹏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文化价值
-
描述: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留给后世的精神文化价值不可不估量。同样,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其田园诗中蕴含的审美情趣追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并作为文化符号流传了下来。本文试从其田园诗中对于人性的呼吁及精神世界的构建为例
-
全文: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留给后世的精神文化价值不可不估量。同样,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其田园诗中蕴含的审美情趣追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并作为文化符号流传了下来。本文试从其田园诗中对于人性的呼吁及精神世界的构建为例,分析其在后世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