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一篇诗文话“三境”:简析陶渊明《饮酒》之五的话语批评
-
作者:
徐军义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饮酒》 话语批评 陶渊明
-
描述:在陶渊明的《饮酒》(五)中,诗人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创造了人生的忘世之境、忘我之境和忘言之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因此,《饮酒》(五)是诗人生命体验的形式表达和人生哲理的艺术呈现。
-
全文:在陶渊明的《饮酒》(五)中,诗人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创造了人生的忘世之境、忘我之境和忘言之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因此,《饮酒》(五)是诗人生命体验的形式表达和人生哲理的艺术呈现。
-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谢灵运隐逸诗境界之比较
-
作者:
黄予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比较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成为中国古代隐逸诗歌的先驱人物。二人都在仕途受阻时选择了隐逸的道路,并转向隐逸诗歌的创造之中。虽然人生经历相似,诗歌题材相类,二人但诗歌境界却大相迥异。本文借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两种提法,说明陶谢诗歌境界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境界不同的原因所在。
-
全文: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成为中国古代隐逸诗歌的先驱人物。二人都在仕途受阻时选择了隐逸的道路,并转向隐逸诗歌的创造之中。虽然人生经历相似,诗歌题材相类,二人但诗歌境界却大相迥异。本文借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两种提法,说明陶谢诗歌境界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境界不同的原因所在。
-
陶渊明与琴之关系探微
-
作者:
张弛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琴 陶渊明 得意忘言
-
描述:陶渊明,作为东晋文人,爱好甚广,尤以酒、诗、琴为甚。渊明以琴适兴,以酒怡情,酒兮无量,琴可无弦。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扶素琴,追求得意忘言的“无乐之乐”;他以琴书自娱消忧,于是读书弹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他关注琴乐的教化治乱之用,倡导以琴“闲邪纳正”,以琴“导德宣情”。琴或许可以成为引导我们进入
-
全文:陶渊明,作为东晋文人,爱好甚广,尤以酒、诗、琴为甚。渊明以琴适兴,以酒怡情,酒兮无量,琴可无弦。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扶素琴,追求得意忘言的“无乐之乐”;他以琴书自娱消忧,于是读书弹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他关注琴乐的教化治乱之用,倡导以琴“闲邪纳正”,以琴“导德宣情”。琴或许可以成为引导我们进入渊明他那充满隐士之情怀、文士之情趣、义士之情义的人生的风流雅器。
-
陶渊明生活态度之探究
-
作者:
黄开流 来源:教育与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意 人格 态度
-
描述: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这些诗歌、游记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更能透过诗作的面纱,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在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文学才能真正地独立存在,读书与写作才那么自然而然地与生命浑然地融为一体,面对多难而浮沉时代,他对人生的态
-
全文: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这些诗歌、游记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更能透过诗作的面纱,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在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文学才能真正地独立存在,读书与写作才那么自然而然地与生命浑然地融为一体,面对多难而浮沉时代,他对人生的态度是那么的宁静平和以及坦然面对生活的心态,在诗歌与游记中已经充分地流露出来,给我们的心灵以启迪。
-
陶渊明仕隐之述评
-
作者:
林虎英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个体风度 陶渊明
-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几度出仕归隐原因的论述,列举了陶渊明仕隐的心态,分析了诗人仕隐矛盾在不同时期的根源及具体体现,进一步对其人格精神的伟大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几度出仕归隐原因的论述,列举了陶渊明仕隐的心态,分析了诗人仕隐矛盾在不同时期的根源及具体体现,进一步对其人格精神的伟大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
陶渊明仕隐之述评
-
作者:
林虎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个体风度 陶渊明
-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几度出仕归隐原因的论述,列举了陶渊明仕隐的心态,分析了诗人仕隐矛盾在不同时期的根源及具体体现,进一步对其人格精神的伟大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几度出仕归隐原因的论述,列举了陶渊明仕隐的心态,分析了诗人仕隐矛盾在不同时期的根源及具体体现,进一步对其人格精神的伟大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
陶渊明的诗性之隐
-
作者:
郭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陶渊明 隐逸
-
描述: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
-
全文: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隐于诗的生存样态,为他以后的士人提供了一种精神范式。
-
陶渊明的远古情结之探索
-
作者:
李心慧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归意识 陶渊明 远古情结
-
描述:陶渊明文本中强烈地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回归意识。归去来兮、辞官归田,此种形式的回归已为古今研究者大加阐发。而另一种回归,甚至可以说是更为本源的回归,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陶渊明心灵深处的远古情结。本文即从回归表现和原因探析两大方面阐释陶渊明对远古自然之世的追怀。
-
全文:陶渊明文本中强烈地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回归意识。归去来兮、辞官归田,此种形式的回归已为古今研究者大加阐发。而另一种回归,甚至可以说是更为本源的回归,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陶渊明心灵深处的远古情结。本文即从回归表现和原因探析两大方面阐释陶渊明对远古自然之世的追怀。
-
陶渊明与慧远关系之探测
-
作者:
龚斌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慧远 形尽神灭 佛教思想
-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当时庐山高僧慧远之间的交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却颇有似是而非之处。渊明常去庐山游观,而东晋名士与名僧交游乃为时尚,故其与慧远交往当为情理中事。渊明人品高尚,慧远不入世俗,学识渊博,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
-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当时庐山高僧慧远之间的交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却颇有似是而非之处。渊明常去庐山游观,而东晋名士与名僧交游乃为时尚,故其与慧远交往当为情理中事。渊明人品高尚,慧远不入世俗,学识渊博,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使两人无法志同道合。
-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静”中之“动”
-
作者:
张叉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理波动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心理矛盾
-
描述:评论界一般习惯于把“静”同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联系在一起 ,似乎“静”是其精神气质的全部 ,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静”的面罩之下还掩藏着同等重要的“动”的一面。“动”是他们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波动 ,在内涵上丰富多彩 ,在消解方式上多种多样 ,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全文:评论界一般习惯于把“静”同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联系在一起 ,似乎“静”是其精神气质的全部 ,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静”的面罩之下还掩藏着同等重要的“动”的一面。“动”是他们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波动 ,在内涵上丰富多彩 ,在消解方式上多种多样 ,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