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金代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以蔡松年为例
-
作者:
于东新 石迎丽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与人格 蔡松年 陶渊明接受 金代文学
-
描述:金代文学的陶渊明接受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取向,而蔡松年之陶渊明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金源文坛陶渊明接受的主要方向。概而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陶诗艺术的接受,即在平和淡远诗境、清新朗澈风格以及自然率真语言等方面,蔡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对陶渊明人格思想的追求,蔡氏或对陶高尚人格的倾慕,或对陶
-
全文:自然率真语言等方面,蔡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对陶渊明人格思想的追求,蔡氏或对陶高尚人格的倾慕,或对陶隐逸情怀的向往。但在慕陶、效陶中,蔡氏亦有自我面目,即蔡氏“雄放清劲”的文风不同于陶诗的清新自然
-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
作者:
李宇瑛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他成功地将“
-
全文:,散文,辞赋创作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特别是开创了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陶渊明之辞职
-
作者:
李成林 来源:作文周刊(综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正值年富力强。这年秋,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成了一名正处级的领导干部。到任81天,陶公遂挂印,赋《归去来兮辞》,辞职。 对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说法颇多。有说陶渊明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也有说他是厌恶官场迎来送往的。在那个“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的时代,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真
-
全文:,故便求之。”由此可见,彭泽县令的乌纱帽,还是陶渊明跑官要官求来的。求得一个县处级领导干部职位,是多么不容易啊,何况是在官本位至上的封建社会!可为什么到任短短81天,陶渊明就辞官不干了呢? 陶渊明在他的辞职报告《归去来兮辞》中是这么表述其心志的:“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
给陶渊明(外五首)
-
作者:
王彦山 来源:阳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整个冬天,我都在 读你,在摇晃的火车厢 连接处,在奔丧的途中 天微曙,你的诗歌如光 照亮我们的一天,曾经 我们离得那么近,我居 共青城,你在星子 隔河相望就是你的故乡 现在,我们一次次在纸上 相逢,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来来 喝酒喝酒,唯有这杯中物 能载我们泛中流 短暂的晕眩后我们 话别,你回草屋
-
全文: 有酒盈樽就是人间正道 浊醪中,你的胡子越长越长 你必将隐逸,晋安帝义熙二年 临行前,你说: 我醉欲眠,卿可去 给杜甫 深夜醒来,已是隆冬 秒针如铁,一格格沉入 黑夜,女儿如蚕 在梦里吐丝,我在如厕时
-
浅谈陶渊明诗作的自然之美
-
作者:
扈倩英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自然之美
-
描述:东晋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也是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注重门阀,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制度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从二十九岁到三十九岁,他所做的也
-
全文:,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从二十九岁到三十九岁,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
-
论陶渊明的人格美
-
作者:
汤兵 来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人格 文如其人
-
描述: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
-
全文: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人格与诗歌的接受
-
作者:
苏文娟 来源:山西医学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胸渊明孟浩然真臆士 自然平淡壮逸之气
-
描述:胸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真正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从仕途主动抉择辞官归隐,回到田园的。他的人格魅力,提升了他的诗歌品味。其诗歌亲切而自然,平淡而淳厚,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后代诗人对他顶礼膜拜,竞相效仿。或学其人格,或学其诗歌。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兼二有之,既学其人格又学其诗歌。其思想和生活与陶渊明
-
全文:的自然平淡之风。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平淡中充斥着壮选之气。语言较陶“田家语”有文采。从总体看,胸渊明不论人格境界还是诗歌境界都达到了后人无法达到的高度。孟对陶的学习,也只是学到其形,未能学到其神。
-
论杜甫与陶渊明的诗学关系
-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学关系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
-
全文: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时又充分肯定陶诗的崇高地位,在诗学史上第一次将陶渊明列于谢灵运之前,认为陶诗完全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且在自己的田家诗中自觉接受并发展了陶诗的体恤万物的情怀、“真”的诗学精神和恬淡的审美风范。
-
素心清谣:清贫自守与消费社会——读陶渊明札记
-
作者:
鲁枢元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贫自守 陶渊明 消费文化 生态批评
-
描述:一种健康的、淳朴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被堕落的消费主义文化所取代,并对地球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消费文化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和谐的社会关系、适当的劳作和自主的闲暇,并不绝对地依赖富有。要解救消费主义引发的整个人类文明的悲剧,务必保持批判的"反话语",给消费社会举荐一个
-
全文:,并不绝对地依赖富有。要解救消费主义引发的整个人类文明的悲剧,务必保持批判的"反话语",给消费社会举荐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本文认定那就是中国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他曾经在贫苦生活中获取精神的最高愉悦,在最低
-
陶渊明其人其诗
-
作者:
李永英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政治理想 诗 陶渊明 家庭背景 价值观
-
描述:诗人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遭受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代。晋武帝为巩固其统治,大封亲属做王,造成“八王之乱”,“八王”混战又引起“五胡”乱华,群寇纷起割据,互相残杀,前后一百多年。土地荒废,人民迁徙死亡,户口耗损大半。
-
全文:的经济和文化受到极大破坏。而流亡在南方的汉族政权(东晋和以后的宋、齐、梁等)与之相对,从未真正下过收复北方失地的决心。内部的政治状况也是一团漆黑,政变总是史不绝书。土地集中在土族手中,农民没有耕地,又要承受赋税徭役,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