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苏轼的陶渊明情结及其诗文创作
作者: 李显根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情结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诗经过六百年的流传,而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苏轼向往陶渊明隐,与其希望有用于世是相结合的。在陶醉岭南自然山水风物、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有用于世。在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时候,又常怀渊明的归隐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苏轼的晚年就这样以陶渊明自比、自励,在他的诗文中时时流露出“陶渊明情结”
全文:陶诗经过六百年的流传,而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苏轼向往陶渊明隐,与其希望有用于世是相结合的。在陶醉岭南自然山水风物、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有用于世。在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时候,又常怀渊明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作者: 王涘海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入仕 
描述: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陶渊明真的是因贪污而辞官的吗?
作者: 王吉明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社会主义  贪污  陶渊明  毛泽东  原因  辞官  证据  新探  十三年 
描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少时读书大都不明就里,但毛泽东的这一句倒以为是懂得的:陶渊明算什么呢?他不过幻想着世外桃花源。直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梦想成真,农民才生活耕作于桃花源里。可惜,小时不懂也罢,懂了的反而成为驱不去的梦魇,带来难抑的愤怒。当然,这
全文: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少时读书大都不明就里,但毛泽东的这一句倒以为是懂得的:陶渊明算什么呢?他不过幻想着世外桃花源。直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梦想成真,农民才生活耕作于桃花源里。可惜,小时不懂也罢,懂了的反而成为驱不去的梦魇,带来难抑的愤怒。当然,这
陶渊明“新自然说”研究
作者: 王园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自然说  陶渊明  情性本体论  委运任化  美学蕴含 
描述:作者以为"新自然说"不仅包含了陶渊明思想中非名教、不信神仙术的内容,还涵盖了其对生死、价值等问题的思索和新的阐释,以及将这些思索和解释付诸于日常生活的实践和实现.它是一个指向宇宙、生命、价值和审美的完整的认知体系,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
全文:作者以为"新自然说"不仅包含了陶渊明思想中非名教、不信神仙术的内容,还涵盖了其对生死、价值等问题的思索和新的阐释,以及将这些思索和解释付诸于日常生活的实践和实现.它是一个指向宇宙、生命、价值和审美的完整的认知体系,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
试论元好问的陶渊明批评
作者: 高林广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元好问  陶渊明 
描述:对陶渊明的品评是元好问诗学批评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元好问结合金源诗歌的创作实际,对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元氏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诗,对陶渊明的人格精神表现出了由衷的钦羡。元氏以"天然"、"真淳"概括陶诗的美学品质,颇得陶诗真髓。元氏还以陶诗及其
全文:格精神表现出了由衷的钦羡。元氏以"天然"、"真淳"概括陶诗的美学品质,颇得陶诗真髓。元氏还以陶诗及其美学精神为范本建构自己的诗学理想,并据此对当时的创作实际进行了恰当的评说。
畏罪潜逃:陶渊明辞官的新解读
作者: 耿宝强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斗米  督邮  中国文学史  可理解  新解读  江州祭酒  陶渊明  彭泽  辞官  十三年 
描述:陶渊明的辞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遗憾的是,这种不肯折腰拜迎长官的清高,也许仅仅是后人的美好想象。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担任彭泽令之前,陶渊明已经断断续续出仕了十三年,担任过江州祭酒、桓玄幕
全文:陶渊明的辞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遗憾的是,这种不肯折腰拜迎长官的清高,也许仅仅是后人
论深度安足的陶渊明——兼疑陶渊明“固穷”、“安贫”乃“纯粹儒家思想”
作者: 高原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生态平衡  深度安足  陶渊明  安贫乐道 
描述:的超越于道德“善”的、为“真淳朴美”的生活境界而“安贫固穷”的进一步升华与现实地实现。这种获得精神上生态
全文:的超越于道德“善”的、为“真淳朴美”的生活境界而“安贫固穷”的进一步升华与现实地实现。这种获得精神上生态平衡的“有深度的安足”对人类摆脱因过多追求物质性生活所带来的困境具有永恒的启示作用 !
积极的出世——从《桃花源记》看陶渊明的人生观
作者: 罗刚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理想世界  精神世界  陶渊明  山水田园  中国文学传统  社会理想  运河中学  社会现实  传统文化 
描述:《桃花源记》是一篇最能体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思想高度的代表性作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
全文:《桃花源记》是一篇最能体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思想高度的代表性作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
“陌生者”叩问的回响——《陶渊明新论》在上海出版感言
作者: 陆晓光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比较  主体间性  冈村繁  陶渊明 
描述: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
全文: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
陶渊明的意义
作者: 钱志富  来源:黄河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谢绝政府供给的著名诗人,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屹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自然,陶渊明与他之前的一切优秀诗人一样也是关心他那个时代的前途和命运的.他也是一个有志气的人,有魅力的人.他写过、这样的有雄伟气魄的诗.他的这些诗的价值和影响不比屈原的爱国诗篇差到那里去
全文:有志气的人,有魅力的人.他写过、这样的有雄伟气魄的诗.他的这些诗的价值和影响不比屈原的爱国诗篇差到那里去.只是他与屈原不同的是,他力求退隐,而屈原力求进取;屈原最后由于一腔报国志未申,终于沉尸泪罗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