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美的逻辑建构看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作者: 陈燎宏  来源: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逻辑建构  陶渊明  田园诗  创作   
描述:试从美的逻辑建构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来进行互证,认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渊明,才开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陶渊明田园诗的美是田园诗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美是自由的形象,陶渊明在自由的生活中创造了真淳而淡远的田园诗形象;美在创造中,在创造中成就了陶渊明。
全文:试从美的逻辑建构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来进行互证,认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渊明,才开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陶渊明田园诗的美是田园诗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美是自由的形象,陶渊明在自由的生活中创造了真淳而淡远的田园诗形象;美在创造中,在创造中成就了陶渊明。
浅议陶渊明的作品与其创作心态
作者: 怀美娜  来源: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心态  陶渊明  作品 
描述: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与文学创作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是作者的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作为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生活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不稳定、不定形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心态变化。
全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与文学创作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是作者的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作为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生活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不稳定、不定形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心态变化。
论陶渊明的文化心理
作者: 孙晓梅  来源:武警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心理  陶渊明  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 
描述: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与其思想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的人生道路,包括其家庭出身、教育熏陶、社会环境及各种人生遭遇等等,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化心理,他的数次出仕与最终的归隐正是他文化心理的行为
全文: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与其思想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的人生道路,包括其家庭出身、教育熏陶、社会环境及各种人生遭遇等等,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化心理,他的数次出仕与最终的归隐正是他文化心理的行为
论陶渊明《饮酒》的美学风貌
作者: 韩文奇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举足轻重  《饮酒》诗  美学风貌  诗歌  陶渊明  创作  卓尔 
描述:论陶渊明《饮酒》的美学风貌韩文奇《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泣。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创作的这组诗歌,感慨颇深,境界超远,可谓卓尔不群。本文试为论之,并就教于方家。(一)《饮酒》二十首是咏怀之作。前有小序云:“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全文:论陶渊明《饮酒》的美学风貌韩文奇《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泣。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创作的这组诗歌,感慨颇深,境界超远,可谓卓尔不群。本文试为论之,并就教于方家。(一)《饮酒》二十首是咏怀之作。前有小序云:“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陶渊明归田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复魏正申教授
作者: 梅大圣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志”  陶渊明  “立言”  创作  自然  文化性格 
描述: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
全文: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
古典士魂 现代文心:《陶渊明写〈挽歌〉》之知识分子精神阐释
作者: 胡小兰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挽歌  中国文学  精神立场  文化名人  陶渊明  知识分子精神  创作  人格  短篇小说 
描述:借古喻今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创作传统。陈翔鹤这一从"五四"时期就开始创作的老作家,1949年后放下了其一以贯之的现实题材创作,转向古典文学研究,而后又执笔历史题材的创作。曾拟将庄子、屈原等十二位文化名人之事写成系列短篇小说,虽只完成写陶渊明与嵇康的两篇,却颇有影响。
全文:借古喻今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创作传统。陈翔鹤这一从"五四"时期就开始创作的老作家,1949年后放下了其一以贯之的现实题材创作,转向古典文学研究,而后又执笔历史题材的创作。曾拟将庄子、屈原等十二位文化名人之事写成系列短篇小说,虽只完成写陶渊明与嵇康的两篇,却颇有影响。
自卑与优越的代偿: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心理学探究
作者: 康莉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学  优越感  陶渊明  自卑感  归隐原因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归隐,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考证,结论不尽相同.论文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他归隐的原因以及归隐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探究.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归隐,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考证,结论不尽相同.论文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他归隐的原因以及归隐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探究.
陶渊明,中国文人失意的心理填补
作者: 韦述超  来源:神州(人民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中国文人失意的心理填补
陶渊明人格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 李珺平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人格的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距离说”看陶渊明诗歌艺术的审美创造
作者: 陆烨 魏家文  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创造  陶渊明  田园诗  心理距离 
描述:陶渊明在诗歌艺术的审美创造上所提出的"心远说",不仅是诗人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而且揭示了诗歌艺术审美创造中十分重要的"心理距离"问题。"心远"不仅让诗人成为精神上自由的审美主体,而且使他能够用诗意的眼光看待躬耕田园的生活,从而使得田园生活成为审美的对象,而诗人和农人一体的特殊身份以及诗歌意象选择上的
全文:陶渊明在诗歌艺术的审美创造上所提出的"心远说",不仅是诗人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而且揭示了诗歌艺术审美创造中十分重要的"心理距离"问题。"心远"不仅让诗人成为精神上自由的审美主体,而且使他能够用诗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