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生命力
作者: 李寅生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大同世界  社会理想  生命力 
描述:中国的封建士大夫文人中,陶渊明是被后世极为推崇的一位。究其原因则是多种多样、各取所需的。陶渊明晚年所提出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每当社会出现动荡之时,“桃花源”理想社会便
全文:中国的封建士大夫文人中,陶渊明是被后世极为推崇的一位。究其原因则是多种多样、各取所需的。陶渊明晚年所提出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每当社会出现动荡之时,“桃花源”理想社会便
陶渊明的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新解
作者: 王定璋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读书观  扩大知识面  中国历史  人生态度  魏晋清谈  陶渊明  晋宋之际  民族矛盾  儒家经典  章句之学 
描述: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生,坎坷潦倒,贫困寂寞.这是一个有志趣、有追求、有才能、有节概的文人在那个重门阀、轻才华的时代的必然命运.陶渊明只活了63岁,却经历了3个朝代10个皇帝的统治.其时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北对峙,军阀混战,阶级对立尖锐,民族矛盾激烈,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的年代;而陶渊明终其一生,却
全文: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生,坎坷潦倒,贫困寂寞.这是一个有志趣、有追求、有才能、有节概的文人在那个重门阀、轻才华的时代的必然命运.陶渊明只活了63岁,却经历了3个朝代10个皇帝的统治.其时
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比较
作者: 张廷银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飞鸟意象  嵇康 
描述:文章从比较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魏晋人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大致有三类,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嵇康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特殊形式。陶渊明诗歌意象主要有两类,其不但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文学史上的发展和
全文:心灵变化的特殊形式。陶渊明诗歌意象主要有两类,其不但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
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比较
作者: 张廷银  来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飞鸟意象  嵇康 
描述:文章从比较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魏晋人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大致有三类,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嵇康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特殊形式。陶渊明诗歌意象主要有两类,其不但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文学史上的发展和
全文:心灵变化的特殊形式。陶渊明诗歌意象主要有两类,其不但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
隐而不退陶渊明
作者: 董沛然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准则  桃花源  《晋书》  人生态度  菊花  陶渊明  人格的力量  人生苦难  知识分子  人格力量 
描述:一直以为陶渊明是一个质朴、纯真的隐者,一个率性任意,为心而隐的高士.尽管他有那么愤激的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被中国历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奉为经典,作为他们保持操守,不佳昏君的人生准则.似乎由此也产生了一种观念,那就是:陶渊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斗士.于是就有象一副画的刻写
全文:昏君的人生准则.似乎由此也产生了一种观念,那就是:陶渊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斗士.于是就有象一副画的刻写的那样,陶渊明将一簇菊花横握胸前,踌躇满志地眺望那幽远的南山.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是对这位终生格守
放达之中见悲愤 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
作者: 曹海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杂诗  《诗品》  纵浪大化  豪健  沈德潜  “隐士”  文学批评家 
描述: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
全文:发现,在那淡忘世情、怡情自得的表层下,潜藏着他那情系现实、愤世疾俗的滚荡的心。诚如前贤所指出的:“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语);“晋人多尚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悲愤语”(沈德潜《说诗睟语》)。在此,品读这篇《杂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中一颗历尽人生磨难后的心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