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形而下 形而上 “有” “言意之辨” 陶渊明 魏晋玄学 “无” 论题
-
描述:“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
-
全文:“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40章注)。[第一段]
-
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
-
全文:"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40章注)~①。
-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
作者:
邬昌荣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诗、文、辞、赋俱为晋代大家,具有他不同于当时流行的骈俪绮靡之风,而独为朴素自然,清淡隽永。尤其诗中之田园诗,被后世称为田园之祖,陶渊明亦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语)。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我们且看其几首著名的田园诗。少无
-
全文: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诗、文、辞、赋俱为晋代大家,具有他不同于当时流行的骈俪绮靡之风,而独为朴素自然,清淡隽永。尤其诗中之田园诗,被后世称为田园之祖,陶渊明亦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语)。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我们且看其几首著名的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0图]陶渊明集笺注
-
作者:
袁行霈撰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鼻祖晋陶渊明全部诗文辞赋作品的笺注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在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扶微。末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等。
-
全文:本书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鼻祖晋陶渊明全部诗文辞赋作品的笺注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在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扶微。末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等。
-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略论
-
作者:
童李君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陶渊明 慧远 桓玄
-
描述: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
全文: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
从陶渊明的诗作看其生命观
-
作者:
薛新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价值体系 “隐” 独善其身 诗作 生命观 陶渊明 宋 统治阶级
-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使自身守志不阿的品格更加深刻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体系,成功地构筑了后人仰慕的精神家园。[第一段]
-
全文: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使自身守志不阿的品格更加深刻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体系,成功地构筑了后人仰慕的精神家园。[第一段]
-
从陶渊明的诗作看其生命观
-
作者:
薛新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高尚情操 田园生活 桃花源 园田居 固穷 生命观 陶渊明 世外 崇尚自然
-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使自身守志不阿的品格更加深刻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体系,成功地构筑了后人仰慕的精神家园.
-
全文: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使自身守志不阿的品格更加深刻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体系,成功地构筑了后人仰慕的精神家园.
-
“归田”实无奈“猛志”难释怀——对陶渊明“归隐”的再思索
-
作者:
洪山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田 归隐 猛志 陶渊明
-
描述: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往往被视为中国隐士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只是迫不得已而“归田”,其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至死也没有泯灭。
-
全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往往被视为中国隐士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只是迫不得已而“归田”,其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至死也没有泯灭。
-
关于陶渊明“回归”主题的文化阐释
-
作者:
方顺贵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互构 显在回归 人格美 终极回归 回归 隐在回归
-
描述:归于其居的深层意味。陶渊明的回归是儒道互构的,是亦儒亦道的,使得晋人在人格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同质。他们完成
-
全文:归于其居的深层意味。陶渊明的回归是儒道互构的,是亦儒亦道的,使得晋人在人格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同质。他们完成了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统一:人格美因自然美而显,自然美因人格美而彰,二者是一种同质异构的关系。魏晋时期既是人格自觉的时代,又是山水自觉的时代。
-
陶渊明复出
-
作者:
阿新 来源:故事世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年人 校长 江州祭酒 陶渊明 辞官 彭泽县 组织关系 晋朝 幕僚 克隆技术
-
描述:不知是克隆技术已趋成熟,还是别的原因,反正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死去1578年后又复活了,变成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只是在安排工作时,出了点麻烦:因为他过去做过江州祭酒,又当过幕僚、参军,最后的官职是彭泽县令,按说属正处级。但他是辞官的,因为没有了组织关系,不好
-
全文:不知是克隆技术已趋成熟,还是别的原因,反正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死去1578年后又复活了,变成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只是在安排工作时,出了点麻烦:因为他过去做过江州祭酒,又当过幕僚、参军,最后的官职是彭泽县令,按说属正处级。但他是辞官的,因为没有了组织关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