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苏轼对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发现”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现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来探讨他的审美观,并进而评估它在魏晋美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人格美、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四个方
全文: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来探讨他的审美观,并进而评估它在魏晋美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人格美、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四个方面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作了具体论述。 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创造了大量的诗、词、文、绘画、书法等文学艺术作品。他遗留下来的诗、书序、记、跋、笔记文,有着极其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体现出打破艺术门类界限、融会贯通的特色。苏轼是封建士大夫美学的集大成者,本文主要从“寓意于物”的审美观、平淡的审美境界、形神观、诗画统一论和“身与竹化”的绘画艺术观四个方面论述了苏轼的美学思想。 在苏轼以前,陶渊明地位较低。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首先被看作是闻名遐尔的隐士,然后才是独具风格的诗人;隋唐时,陶诗也并不显赫;而两宋时,陶渊明的人品和诗文之所以被逐渐推到了典范的地位,应归功于苏轼对陶渊明的“发现”。苏轼对陶渊明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轼发现了陶渊明个性之“真”的精神实质,一是苏轼发现了陶渊明以“淡”为美的审美境界。 苏轼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阐释。首先是苏轼对陶渊明率真的美学思想的阐释。他认为陶渊明为自然率真之人,其诗也体现了自然率真之美。其次是苏轼对陶渊明平淡美学思想的开掘。苏轼提出“枯淡”说来阐释平淡美的内涵,并将平淡美的源头推到了陶渊明。苏轼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剖析,揭示了“平淡”不是淡薄无味,而是“似淡而实美”、“外枯中膏”,这是很难达到的美学境界。苏轼还从陶诗的“平淡”中体会到了奇趣,他认为“平淡”是一种成熟美。可以说,苏轼对陶渊明的审美接受是全面而深入的,他不但在诗歌创作上深受陶诗的影响,而且,在理性上深刻揭示了陶诗率真以及平淡的审美理想,把陶诗推到了诗美的典范地位。
九江陶渊明纪念馆设立“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
作者:暂无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九江市  陶渊明  魏正申  纪念馆 
描述: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经过慎重研究,在该馆的陶渊明展厅设立“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这是目前该馆设立唯一的个人专柜。[第一段]
全文: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经过慎重研究,在该馆的陶渊明展厅设立“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这是目前该馆设立唯一的个人专柜。[第一段]
海德格尔的栖居观与陶渊明隐居观比较研究
作者: 崔晖  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栖居  隐居  陶渊明  存在  海德格尔 
描述:中国古代思想要获得新的生机,离不开与西方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但是,众所周知,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种或几种西方思想能与中国某种思想发生有机的交和及繁衍变通,只有少数思想家能与中国古代思想进行有孕育力的对话。20世纪初的思想大师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个待选者。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了海德格尔的栖居观及陶渊明的
全文:中国古代思想要获得新的生机,离不开与西方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但是,众所周知,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种或几种西方思想能与中国某种思想发生有机的交和及繁衍变通,只有少数思想家能与中国古代思想进行有孕育力的对话。20世纪初的思想大师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个待选者。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了海德格尔的栖居观及陶渊明的隐居思想,那么两者之间就有了思想上对话的可能。
自然观与宗教信仰对中西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田园诗浅议
作者: 胡波 王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华滋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  宗教信仰 
描述: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的田园诗进行对比研究,从二者的写作特点,写作对象以及写作手法及背景上的同异等角度着手,来研究中西方两种田园诗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特别是来自宗教信仰的差异和自然观的不同是造成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田园诗不同的根本原因
全文: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的田园诗进行对比研究,从二者的写作特点,写作对象以及写作手法及背景上的同异等角度着手,来研究中西方两种田园诗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特别是来自宗教信仰的差异和自然观的不同是造成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田园诗不同的根本原因。
省略——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歌嬗变
作者: 闫薇  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诗风  陶渊明  省略  嬗变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富的过程中,省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全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富的过程中,省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半个世纪后的回眸——说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
作者: 于天池 李书  来源:书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眸  陶学  报刊杂志  著作  《陶渊明传论》  陶渊明研究  论文  李长之  现当代  20世纪50年代 
描述:如果在现当代有所谓“陶学”的话,那么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大概是其中最惹人瞩目和引起争议的著作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建国之后,在1953年《陶渊明传论》出版之前,大陆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陶渊明研究
全文:如果在现当代有所谓“陶学”的话,那么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大概是其中最惹人瞩目和引起争议的著作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建国之后,在1953年《陶渊明传论》出版之前,大陆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陶渊明研究
德安发现陶渊明墓碑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浔阳晚报》供本报专稿日前,记者惊闻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林居社区发现了陶渊明墓碑,并发现了陶渊明母亲孟氏的墓地、陶渊明后裔的墓群。记者当即冒雨随同特邀前往当地进行史料研究的九江学院全国陶渊明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近年来,关于陶渊明的出生地、墓葬地多有争论。在争议中,各方打起了笔墨官司。真真假假、
全文:《浔阳晚报》供本报专稿日前,记者惊闻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林居社区发现了陶渊明墓碑,并发现了陶渊明母亲孟氏的墓地、陶渊明后裔的墓群。记者当即冒雨随同特邀前往当地进行史料研究的九江学院全国陶渊明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近年来,关于陶渊明的出生地、墓葬地多有争论。在争议中,各方打起了笔墨官司。真真假假、
陶渊明和四特酒
作者:暂无 来源:靖江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浔阳晚报》供本报专稿日前,记者惊闻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林居社区发现了陶渊明墓碑,并发现了陶渊明母亲孟氏的墓地、陶渊明后裔的墓群。记者当即冒雨随同特邀前往当地进行史料研究的九江学院全国陶渊明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近年来,关于陶渊明的出生地、墓葬地多有争论。在争议中,各方打起了笔墨官司。真真假假、
全文:《浔阳晚报》供本报专稿日前,记者惊闻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林居社区发现了陶渊明墓碑,并发现了陶渊明母亲孟氏的墓地、陶渊明后裔的墓群。记者当即冒雨随同特邀前往当地进行史料研究的九江学院全国陶渊明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近年来,关于陶渊明的出生地、墓葬地多有争论。在争议中,各方打起了笔墨官司。真真假假、
貌同而心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与王绩〈五斗先生传〉比较研究
作者: 林淑云  来源:章法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章法结构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斗先生传 
描述: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王绩则是「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二人早岁皆豪气干云,意绪飞扬,思欲匡世,建功立业,无奈有志难伸,不乐於仕,终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相仿的历程、相似的情怀、相同的兴趣,使王绩倾心追随渊明。 〈五斗先生传〉是王绩的自况之作,从人物的虚构、标题的模拟、章法的安排,处处可见
全文: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王绩则是「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二人早岁皆豪气干云,意绪飞扬,思欲匡世,建功立业,无奈有志难伸,不乐於仕,终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相仿的历程、相似的情怀、相同的兴趣,使王绩倾心追随渊明。 〈五斗先生传〉是王绩的自况之作,从人物的虚构、标题的模拟、章法的安排,处处可见传承於〈五柳先生传〉之迹,然则貌同心异,而此正足以看出两人生命归趋的不同。
[0图]陶渊明人格与风格
作者: 张虎升  来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物研究)  陶渊明(学科:  陶渊明 
描述:本书运用现代人格心理学以及文艺心理学理论,从具体的文本和史料入手,来分析评判诗人的人格特征、人格形成原因和人格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运用美学理论对陶渊明诗歌的审美风格和散文风格进行了研究
全文:本书运用现代人格心理学以及文艺心理学理论,从具体的文本和史料入手,来分析评判诗人的人格特征、人格形成原因和人格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运用美学理论对陶渊明诗歌的审美风格和散文风格进行了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