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63)
报纸(181)
学位论文(71)
图书(55)
新闻(15)
会议论文(13)
诗文作品(6)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1002)
人物生平 (181)
作品著述 (15)
缅怀纪念 (6)
按年份分组
2017(35)
2016(58)
2015(72)
2014(76)
2013(82)
2012(87)
2011(82)
2010(88)
2009(72)
2007(67)
2006(37)
2005(42)
2004(37)
2003(28)
2002(31)
2001(15)
2000(23)
1999(9)
1998(15)
1997(10)
1996(17)
1993(17)
1992(18)
1989(5)
1987(13)
1983(8)
1982(4)
1981(6)
1957(3)
按来源分组
九江师专学报(20)
香港文汇报(14)
古典文学知识(13)
江西社会科学(11)
文学教育(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3)
九江学院报(3)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
中华文史论丛(2)
青海师专学报(2)
学术月刊(2)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
淮阴师专学报(2)
皖江晚报(2)
河西学院学报(2)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
零陵学院学报(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文学教育·中(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论文集(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江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文学教育·上(1)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诗歌的悲情意识
作者: 段幼平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陶渊明  悲情 
描述:陶渊明自觉疏离于那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他追求淳真、崇尚自然的本性却和世俗难以融合。这种分离和排斥让他陷于理想的失落、生活的贫困、精神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无比焦虑中。但他却能以儒道思想作为心灵支撑,以古代隐士作为精神榜样,在躬耕田亩和诗书琴酒的化境中消融苦闷,从而超越悲情走向平和。
全文:陶渊明自觉疏离于那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他追求淳真、崇尚自然的本性却和世俗难以融合。这种分离和排斥让他陷于理想的失落、生活的贫困、精神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无比焦虑中。但他却能以儒道思想作为心灵支撑,以古代隐士作为精神榜样,在躬耕田亩和诗书琴酒的化境中消融苦闷,从而超越悲情走向平和。
陶渊明与《自祭文》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新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高建新生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最重大的问题,古往今来,困扰了多少哲人智。死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得便都得,失便全失,所以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人欢乐,也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人悲哀,可谓欢也至极哀也至极
全文:高建新生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最重大的问题,古往今来,困扰了多少哲人智。死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得便都得,失便全失,所以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人欢乐,也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人悲哀,可谓欢也至极哀也至极
陶渊明与谢灵运田园山水诗之比较
作者: 彭亚萍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比较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擅长抒发田园隐逸之乐,而谢长于刻画山水景色之美。本文试图从继承,发展与创新这几个方面来比较谢田园山水诗。文章还对他们诗歌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全文: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擅长抒发田园隐逸之乐,而谢长于刻画山水景色之美。本文试图从继承,发展与创新这几个方面来比较谢田园山水诗。文章还对他们诗歌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论陶渊明的“志道”之学与“立名垂世”思想
作者: 孟国中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名垂世  立德  陶渊明  不朽  立功  士志于道 
描述:"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
全文:"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解读《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仕”与“隐”矛盾
作者: 朱霞  来源: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仕”与“隐”  矛盾分析 
描述: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是一位真正超越了现实矛盾的潇洒隐士。然而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却发现他飘逸洒脱的外在形象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政治忧伤与内心痛苦。只是作为丑恶现实的对立物,陶渊明力图用纯朴的田园生活消蚀其对现实的不满与悲哀。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分析,笔者试图说明陶渊明的思想中
全文: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是一位真正超越了现实矛盾的潇洒隐士。然而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却发现他飘逸洒脱的外在形象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政治忧伤与内心痛苦。只是作为丑恶现实的对立物,陶渊明力图用纯朴的田园生活消蚀其对现实的不满与悲哀。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分析,笔者试图说明陶渊明的思想中存在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因而其亲适的人生表象实质上构成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
白诗中的陶渊明形象的阐释
作者: 童炎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诗  陶渊明形象 
描述:晋代陶渊明是白居易极其推崇和景仰的诗人,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自称为“异世元亮”,对陶渊明的安贫乐道、高风亮节、返归自然的恬淡情怀十分向往,曾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笔法
全文:晋代陶渊明是白居易极其推崇和景仰的诗人,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自称为“异世元亮”,对陶渊明的安贫乐道、高风亮节、返归自然的恬淡情怀十分向往,曾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笔法
白诗中的陶渊明形象的阐释
作者: 童炎  来源: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诗  陶渊明形象 
描述:晋代陶渊明是白居易极其推崇和景仰的诗人,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自称为"异世元亮",对陶渊明的安贫乐道、高风亮节、返归自然的恬淡情怀十分向往,曾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笔法
全文:晋代陶渊明是白居易极其推崇和景仰的诗人,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自称为"异世元亮",对陶渊明的安贫乐道、高风亮节、返归自然的恬淡情怀十分向往,曾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笔法
陶渊明的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东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这个响当当的人物41岁就归隐田园,躲进桃花源中,看看书,写写诗。闲看桃花落,自谓酒中仙。每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只可惜,那桃树每年不忘开花却总忘结果,要不然鲜桃也能在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哎,谈到钱可就俗了)。先生虽然名声很响,却也抵不过夫人每日里将一口铁锅敲得震天的响。
全文:陶渊明这个响当当的人物41岁就归隐田园,躲进桃花源中,看看书,写写诗。闲看桃花落,自谓酒中仙。每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只可惜,那桃树每年不忘开花却总忘结果,要不然鲜桃也能在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哎,谈到钱可就俗了)。先生虽然名声很响,却也抵不过夫人每日里将一口铁锅敲得震天的响。
看陶渊明塑像后断想
作者: 邓新生  来源:黄山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车进东流,一座“古装”塑像临街而立,塑像不算高大宏伟,但立在一个傍江小镇上也算是“独树一帜”了。联系东流小镇的历史,不用看塑像底座的人名就知道,他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东流距家乡瓦垅仅20多里,且姐姐又在东流医院工作,因此,东流是我常去的地方。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建有一座公祠,听说这座公祠建于明代
全文:车进东流,一座“古装”塑像临街而立,塑像不算高大宏伟,但立在一个傍江小镇上也算是“独树一帜”了。联系东流小镇的历史,不用看塑像底座的人名就知道,他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东流距家乡瓦垅仅20多里,且姐姐又在东流医院工作,因此,东流是我常去的地方。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建有一座公祠,听说这座公祠建于明代
陶渊明最有名唐寅人格有瑕疵
作者:暂无 来源:华兴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说起中国的隐士,就连一向看不起隐士的鲁迅先生也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翁二十多岁时开始出仕,之后时仕时隐,隐隐仕仕,且做的都是些小官。四十一岁(按当时年龄计算已经算是老年了)时
全文:说起中国的隐士,就连一向看不起隐士的鲁迅先生也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翁二十多岁时开始出仕,之后时仕时隐,隐隐仕仕,且做的都是些小官。四十一岁(按当时年龄计算已经算是老年了)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