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性分•生死•穷达―论陶渊明与郭象的思想差异
作者: 江云岷 韩国良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性分  郭象  穷达  陶渊明 
描述:总观陶渊明的诗文与郭象的《庄子注》,不难看出,“性分”、“生死”、“穷达”是他们积极探索的课题。但由于二人的出身背景、人生目标、所事学科不同,因而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来说,郭象倡导的是等级之性,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
全文:,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穷达的存在,而陶渊明对穷达则是齐的、冥同的、不计的。
字字田家语,章章和谐画-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浅析
作者: 张文真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平淡绮丽  竟境浑成  艺术特色 
描述: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
全文:,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
[0图]陶渊明
作者: 王青  来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陶渊明(365  427)  评传 
描述:陶渊明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及彭泽县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
全文:彭泽县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本书是关于介绍陶渊明生的评传。
陶渊明作茧自缚以“息交”的货币思想
作者: 沈端民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茧自缚  货币思想  陶渊明  息交绝游 
描述:陶渊明主张人们过着"息交以绝游"生活。所谓"息交",最本质、最具体、最核心的含义就是不搞货币交换。只要不搞任何形式的货币交换,人们就可以完全闭关在蚕茧式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就可以断绝"交"换、停止交"游"了。陶渊明主张取消货币交换的原因有三:他长期在农村,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害怕货币交换打
全文:",就"腐败"不起来了;只要没有货币交换,人们就可以通达"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神界"。陶渊明所谓理想是种脱离现实、违反规律的幻想,今日应予以批判。
陶渊明诗意人生的实现及其美学意义
作者: 姜春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生命  诗意  痛感  美学意义  边缘化  地缘特征 
描述: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
全文: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政权倾轧,带给社会的是动荡不安,而给诗人的则是心灵的煎熬。陶渊明生自有其悠然自得,但这是凤凰涅槃
论陶渊明诗文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作者: 乔卓男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癯而实腴  质而实绮  陶渊明 
描述:从古至今,中国杰出的文人骚客可谓是灿若星辰,有诗仙李白的浪漫飘逸,也有诗史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豪放清雄,易安婉约素雅.然而作为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他在少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与此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魏晋玄学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当时隐逸之风的影响,他儒玄双修,安贫
全文:远大的抱负,与此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魏晋玄学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当时隐逸之风的影响,他儒玄双修,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所以他的诗文平淡自然,感情深厚,并且富有理趣.在陶渊明诗文中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所以对其诗文中这特点的分析是我们研究陶渊明的关键所在.
陶渊明生死观与佛教文化研究
作者: 李晓敏  来源: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佛教文化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本文将陶渊明放置于中国思想史的大文化背景之中,结合渊明所处历史时期各种哲学思想斗争现状及诗人的作品进行研究。从陶渊明的生死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生存困境,并引出诗人与佛教关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佛教对诗人处理生死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全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
全文:佛教关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佛教对诗人处理生死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全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部分:结合渊明的整本诗文集的考察,提出贯穿诗人的整个生命的生与死的困惑。揭示出
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朝鲜朝时期的时调、歌辞为中心
作者: 李红梅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朝鲜朝  古典诗歌  意象  接受 
描述:本文选取朝鲜朝国语诗歌—时调与歌辞,从中研究朝鲜朝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影响。本文是在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关系中进行深层分析,阐发朝鲜朝国语诗歌中陶渊明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项研究将对陶渊明研究与朝鲜朝国语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法
全文:。青年时代的陶渊明目睹着社会的战乱纷争,心系着晋室的日益衰颓,为实现报国之志入仕,第次出任江州祭酒、第二次出仕做了桓玄的暮佐、第三次出仕入刘裕幕为镇军参军、同年转入刘敬宣府为建威参军、第五次出仕做了彭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