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
陶渊明的入世和归隐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的入世和归隐
-
假如陶渊明活到今天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假如陶渊明活到今天
-
造梦大师陶渊明
-
作者:暂无 来源:火花(综合文艺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造梦大师陶渊明
-
[0图]执著与逍遥 陶渊明饮酒诗文的审美观照
-
作者:
鲁克兵 来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诗歌 陶渊明(365 427) 研究
-
描述:本书主要包括导言,酒文化概述,第一章艺术与酒的审美共变,第二章陶渊明饮酒的审美观念,第三章陶渊明饮酒的审美创造,第四章陶渊明饮酒的审美风貌,第五章共鸣与孤独等内容。
-
全文:本书主要包括导言,酒文化概述,第一章艺术与酒的审美共变,第二章陶渊明饮酒的审美观念,第三章陶渊明饮酒的审美创造,第四章陶渊明饮酒的审美风貌,第五章共鸣与孤独等内容。
-
陶渊明与酒
-
作者:暂无 来源:张家界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大部分是与酒相伴度过的。到他归隐田园的时候,酒几乎与他如影随形了。酒通过他的口喉,穿过他的肠胃,深入到了他的骨髓,融入到了他的灵魂,成为他泅渡人生的河,涤荡尘事的江,蓄纳真理与哲学的海了。陶渊明饮酒是颇具个性的。他喜欢把裹在头上的葛巾拿来漉酒,漉完了又戴上,“若复不快饮,空复头上巾”。这
-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大部分是与酒相伴度过的。到他归隐田园的时候,酒几乎与他如影随形了。酒通过他的口喉,穿过他的肠胃,深入到了他的骨髓,融入到了他的灵魂,成为他泅渡人生的河,涤荡尘事的江,蓄纳真理与哲学的海了。陶渊明饮酒是颇具个性的。他喜欢把裹在头上的葛巾拿来漉酒,漉完了又戴上,“若复不快饮,空复头上巾”。这
-
陶渊明的形貌及其艺术想象
-
作者:
吕菊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标准像 神仙色彩 想象 风湿 丰满
-
描述: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
全文: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
“陶渊明故里说”的历史回顾
-
作者:暂无 来源:九江学院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里与其诗文、生平有密切关系,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关注,但其准确地点至今已变得十分模糊,以至被称为“千古之谜”。史书上称陶渊明为“寻阳柴桑人”,颜延之《陶征士诔》称他“卒于寻阳县之某
-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里与其诗文、生平有密切关系,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关注,但其准确地点至今已变得十分模糊,以至被称为“千古之谜”。史书上称陶渊明为“寻阳柴桑人”,颜延之《陶征士诔》称他“卒于寻阳县之某
-
陶渊明种菜
-
作者:暂无 来源:泉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陶渊明好不容易弄个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现在是“公务员热”,大学生见面语都换成
-
全文:陶渊明好不容易弄个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现在是“公务员热”,大学生见面语都换成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新解
-
作者:
朱东旭 来源:皖南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说陶渊明,不少人必然会想到陶渊明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其实历史真相并非如此。晚清书坛大书家何绍基曾在八幅行书帖上言: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为唐无文章,唯韩退之
-
全文:一说陶渊明,不少人必然会想到陶渊明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其实历史真相并非如此。晚清书坛大书家何绍基曾在八幅行书帖上言: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为唐无文章,唯韩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