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的乐境
-
作者:
李洪彬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陶渊明 乐境
-
描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辞赋成就也很高。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是陶渊明超凡脱俗的文笔、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从未因时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
-
全文: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追求自由、自然、和谐,在他笔下,创造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生活的乐境,这种生存状态也正是很多现代人
-
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表现
-
作者:
杨景鑫 来源:山海经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诗歌 陶渊明诗歌 诗评家 梁宗岱 玄言诗 隐居生活 古典诗歌 孙康宜 质木无文 意象群
-
描述:陶渊明对中国诗歌最大的贡献是对抒情传统的回复。我国古诗是以抒发感情见长的,但是东晋质木无文的玄理诗,将古诗导入了空洞说理的歧途。陶渊明以自己的创作对玄言诗进行了本质上的改变以创新,回复了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如孙康宜所言“要之,玄言诗缺乏感情的因素,而陶渊明诗歌却在于高质量的抒情。一、饮酒诗的抒情与描
-
全文:的抒情传统。如孙康宜所言“要之,玄言诗缺乏感情的因素,而陶渊明诗歌却在于高质量的抒情。一、饮酒诗的抒情与描写陶渊明在欣赏自然时并没有脱离自我,因为他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是劳作活动于其中的参与者。体
-
论陶渊明的侠义情怀
-
作者:
高思莉 池梦洁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侠义 陶渊明 魏晋
-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公认的乱世。在这个时代,传统封建主流价值体系崩坏,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新的社会思潮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生活习尚和价值观念。文人士大夫冲破欲望的藩篱,打开"心"的人生窗户。他们以"颓废"、"任诞"、"放纵"的特殊方式,泯去经过后天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回归于一个
-
全文:"的人生窗户。他们以"颓废"、"任诞"、"放纵"的特殊方式,泯去经过后天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回归于一个"真我"。陶渊明,作为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在诗篇中通过对侠士的审美观照,表现出慕侠的精神追求,以独特的方式坚守自我,保持了文人的价值操守和精神信仰。
-
冈村繁的陶渊明新说
-
作者:
杨子彦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陶诗 刘牢之 国民精神 就这样 亲老家贫 冈村繁 著名汉学家 季羡林
-
描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文化巨擘季羡林晚年常把这两句陶诗挂在嘴边。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淡泊意趣的象征,不仅为历代文人墨客赏识,也深入到国民精神的深处。陶渊明其人其文,就这样历经时间的淘洗,始终散发着素淡高洁的清香。然而,对于陶渊明,日本著名汉学家冈村繁却别为新说:“实际上他却是个任
-
全文:的淘洗,始终散发着素淡高洁的清香。然而,对于陶渊明,日本著名汉学家冈村繁却别为新说:“实际上他却是个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
-
当梭罗遇到陶渊明:梭罗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陈曦 来源:海外英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比较文学 梭罗 陶渊明 自然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一千六百年前久负盛名的归隐诗人,亨利·大卫·梭罗则是美国十八世纪超验主义思想代表作家、哲学家。二人虽不同国别,生逢不同时代,但都以隐逸而被誉为千古名士。二人都钟情自然,归隐世外,又有着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就激发了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文学批评。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梭罗在自
-
全文:着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就激发了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文学批评。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观上的共通点: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的理解,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式。
-
当梭罗遇到陶渊明:梭罗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陈曦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比较文学 梭罗 陶渊明 自然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一千六百年前久负盛名的归隐诗人,亨利·大卫·梭罗则是美国十八世纪超验主义思想代表作家、哲学家。二人虽不同国别,生逢不同时代,但都以隐逸而被誉为千古名士。二人都钟情自然,归隐世外,又有着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就激发了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文学批评。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梭罗在自
-
全文:着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就激发了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文学批评。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观上的共通点: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的理解,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式。
-
诗意的栖居:浅析陶渊明笔下庐的意蕴
-
作者:
王国梁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草庐 陶渊明 意蕴
-
描述:草庐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古代的诗人紧紧相连并成为诗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意象,诗人笔下的草庐是一种文化象征,既表现了对草庐的赞美,又表达了对君子特殊品格的高扬。"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就是典型的对草庐和君子品格的双重赞美。"草庐不枉达官车,长日惟消满书架。"(明·刘基《次韵和王文明绝句》
-
全文:,表达出浓浓的思想意蕴。陶渊明的草庐充满着悠闲、恬适,又不失悲凉伤感,因而他笔下的草庐是其自我情感的抒发和人生侧面的写照及社会现实的反映。
-
陶渊明彭泽辞官及其文化史意义:以“归去来兮”为研究对象
-
作者:
高建新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史 陶渊明 归去来兮 彭泽
-
描述:如果说陶渊明一生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那自然要属彭泽辞官了。就封建官场而言,它不过是众多县令中的一个由于个人性格的缘由,理性地辞官归田了,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就文化史而言,它却意义重大,非同寻常。因为辞官,陶渊明造就了一个大气磅礴、灿烂嘹亮的文化符号——"归去来兮",所包蕴的意义丰富异常。"归去来兮
-
全文:。因为辞官,陶渊明造就了一个大气磅礴、灿烂嘹亮的文化符号——"归去来兮",所包蕴的意义丰富异常。"归去来兮"这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国文化史上,镌刻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深处,而且永不褪色,成为他们告别体制,重归自我与自由,坦然面对人生风雨之力量源泉。
-
真情真性陶渊明
-
作者:
舒银霞 付国新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死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今天,陶渊明已经享有世界性的声誉,他是诗人,是哲人,然而更是一位性情中人。其人其诗,都是真诚的,自然的。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在他的诗辞歌赋中,他尊重自己的意愿,采菊东篱,酒醉卧石,远离黑暗官场,观透荣辱死生,对自然对
-
全文:的生命历程中,在他的诗辞歌赋中,他尊重自己的意愿,采菊东篱,酒醉卧石,远离黑暗官场,观透荣辱死生,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充满了真情。正是这一份真,闪耀着自我的光辉,诠释着人性的可贵。
-
拯救与逍遥——陶渊明心灵的探寻
-
作者:
樊华 来源:中国科教博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逍遥 理想人格 生存方式 拯救
-
描述:在东晋那黑暗的年代里,陶渊明是那寂静文学时代的一颗晨星,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也是那个时代的命运悲剧者。他这样一个年少即有抱负的诗人最终却退隐南山,其思想历程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本文力图通过陶渊明的时代、少年理想和中年几次出仕,以及晚年的归隐躬耕于田园,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悟诗人那原想拯救苍生
-
全文:的时代、少年理想和中年几次出仕,以及晚年的归隐躬耕于田园,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悟诗人那原想拯救苍生到最后的自我拯救,脱离樊笼,灵与肉的共同回归自然的真正洒脱和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