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239)
学位论文(193)
报纸(176)
图书(98)
会议论文(43)
新闻(15)
诗文作品(1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573)
人物生平 (176)
作品著述 (22)
缅怀纪念 (4)
珍贵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6(245)
2015(319)
2014(292)
2013(343)
2012(322)
2011(346)
2009(315)
2008(262)
2007(207)
2006(170)
2005(123)
2004(124)
2003(109)
2002(105)
2001(74)
2000(75)
1998(60)
1997(54)
1996(55)
1995(45)
1994(47)
1993(44)
1992(39)
1991(39)
1988(43)
1985(55)
1981(14)
1961(3)
1945(1)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61)
九江师专学报(54)
安徽文学(下半月)(29)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8)
文学教育(28)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
江汉论坛(10)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9)
名作欣赏(中旬刊)(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中学语文教学(7)
鸭绿江(下半月版)(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6)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6)
东方丛刊(5)
文学教育(中)(5)
绥化学院学报(4)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文学教育(中旬版)(4)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3)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2)
文学教育(中旬刊)(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协商新报(1)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相关搜索词
2009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魏松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报刊  索引 
描述:1、“阮公”与“惠孙”:陶渊明《咏贫土》未明明人物考实/范子烨//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2、陶渊明的无弦琴与内丹修炼/吴国富//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3、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陶渊明晚年心态及成因探微
全文:1、“阮公”与“惠孙”:陶渊明《咏贫土》未明明人物考实/范子烨//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2、陶渊明的无弦琴与内丹修炼/吴国富//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3、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陶渊明晚年心态及成因探微
陶渊明新传
作者: 未羊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主观愿望  六十年代  桃花源  陶渊明  行为习惯  县长  田园诗人  彭泽县  二十世纪 
描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陶渊明转世。上帝仍然眷顾他,在九十年代初又让他当了彭泽县县长。他自己想与上辈子一样,先过几天官瘾,然后再去桃花源当"田园诗人"。可事情的发展却与他的主观愿望大相径庭。尽管彭泽县还是彭泽县",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是,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哥哥不再是那个哥哥,妹妹也不再是那
全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陶渊明转世。上帝仍然眷顾他,在九十年代初又让他当了彭泽县县长。他自己想与上辈子一样,先过几天官瘾,然后再去桃花源当"田园诗人"。可事情的发展却与他的主观愿望大相径庭。尽管彭泽县还是彭泽县",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是,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哥哥不再是那个哥哥,妹妹也不再是那个妹妹",他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显得有些"另类"。虽然他学习刻苦,工作勤奋,政绩突出,
浅论陶渊明南山归隐的精神人格
作者: 刘美丽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归隐  精神人格  生存方式 
描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自然的深情,还有其淡泊人生和随性的精神。热爱自然、顺其自然,委运于自然造化,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寻求生存方式与人
全文: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自然的深情,还有其淡泊人生和随性的精神。热爱自然、顺其自然,委运于自然造化,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寻求生存方式与人格理想的完美结合,彰显出一代文人别具特色的人格精神和性格魅力。
浅论陶渊明南山归隐的精神人格
作者: 刘美丽  来源:科学之友:中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归隐  精神人格  生存方式 
描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自然的深情,还有其淡泊人生和随性的精神。热爱自然、顺其自然,委运于自然造化,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寻求生存
全文: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自然的深情,还有其淡泊人生和随性的精神。热爱自然、顺其自然,委运于自然造化,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寻求生存方式与人格理想的完美结合,彰显出一代文人别具特色的人格精神和性格魅力。
自由的区别:从绘画思想论苏轼之别于陶渊明
作者: 万颖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画韵  画趣  自由  画意  画风 
描述: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绘画则是文人心理情绪的浮现,更能体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苏轼绘画思想中的自由倾向更接近他的真实想
全文: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
从绘画思想论苏轼之别于陶渊明
作者: 万颖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画韵  画趣  自由  画意  画风 
描述: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绘画则是文人心理情绪的浮现,更能体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苏轼绘画思想中的自由倾向更接近他的真实想
全文: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
从绘画思想论苏轼之别于陶渊明
作者: 万颖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画韵  画趣  自由  画意  画风 
描述: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绘画则是文人心理情绪的浮现,更能体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苏轼绘画思想中的自由倾向更接近他的真实想
全文: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
陶渊明生年众说纷纭之原因探析
作者: 和谈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陶学  逻辑推理  遇火  内证  原因探析  数字  生年  作品系年  朱自清 
描述:陶渊明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此说既有明确的内证(《自祭文》、《挽歌》),又有准确的旁证(颜延之《靖节征士诔》、《宋书.隐逸传》,以及萧统《陶渊明传》等史传),是可以肯定而无疑问的。在上述旁证中,均说渊明63岁卒(稍有争议之处,在颜延之《靖节征士诔》版本之不同,陶集所附颜《诔》作“春秋六
全文:陶渊明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此说既有明确的内证(《自祭文》、《挽歌》),又有准确的旁证(颜延之《靖节征士诔》、《宋书.隐逸传》,以及萧统《陶渊明传》等史传),是可以肯定而无疑问的。在上
陶渊明的怀古意识与典范形塑
作者: 蔡瑜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贫士  典范  乐园  咏史  怀古 
描述:在陶渊明诗文中的「怀古意识」具有两个明显的面向,一为「人格典范」,另一则是「乐园图象」。前者关乎个体存在的意义价值,後者则是群体共在的理想世界。其「怀古意识」不论是指向人格或是乐园,都具有典范形塑的意义,而对於典范的认同合一则是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来源,这些深刻的意涵透过陶集中与历史及神话相关的篇章共同
全文:在陶渊明诗文中的「怀古意识」具有两个明显的面向,一为「人格典范」,另一则是「乐园图象」。前者关乎个体存在的意义价值,後者则是群体共在的理想世界。其「怀古意识」不论是指向人格或是乐园,都具有典范形塑的意义,而对於典范的认同合一则是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来源,这些深刻的意涵透过陶集中与历史及神话相关的篇章共同表而出之。本文拟以几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证,首先,分析他如何以「典范化」的思维掌握历史的意义。其次,析论陶渊明贯穿历史与神话,揭举出具有抗争精神的典范。再次,说明陶渊明如何建构出隐者与贫士合一的典范,以安顿己身并重塑士人精神。接续则比较神话乐园与仙境乐园的差异,以彰显陶渊明如何紧密结合上古乐园与历史文化及田园风土的关系,进一步将乐园图象人境化,而形塑出崭新的乐园典型-「桃花源」。最後,则综述陶渊明在典范形塑与实践上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陶渊明还乡
作者:暂无 来源:杂文选刊(职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别看只是个县令,可他是个名士,熟读《离骚》痛饮酒,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心向乡里小儿,惦记着家里那将芜的田园,一跺脚,载欣载奔,回到了故乡。 他记忆中的故乡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在那里,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全文:陶渊明别看只是个县令,可他是个名士,熟读《离骚》痛饮酒,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心向乡里小儿,惦记着家里那将芜的田园,一跺脚,载欣载奔,回到了故乡。 他记忆中的故乡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在那里,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大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之感。 可这种畅快之感很快就消失了。坐在船上,他看到的河水,不再是记忆中那样清澈可人,直视无碍,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只见水上漂浮着油污,好多鱼都肚皮朝上,顺水漂流。再也看不见投影在水面漂浮的白云,倒映在水中沉静的山峰。 他大惑不解,才走了十三年,怎么就面目全非了呢?还没到自己的村庄,就有一股刺鼻的怪味迎面扑来,让他不由打了几个喷嚏。他不明就里,询问船上的艄公,怪味从何而来。艄公气愤地告诉他,你走了以后,乡里的领导搞招商引资,把人家外国禁止生产的东西弄到我们这来,不但给了左一个优惠、右一个政策,还把人家当老爷似的供着。结果,钱叫人家赚了,地让人家占了,庄稼叫人家毁了,人叫人家害了。 陶渊明睁眼往怪味飘来的方向看,一些粉尘飞进眼中,他擦了擦眼睛,才看到不远处几座烟囱勃勃地吐着浓烟,又黑又黄,遮住了平时晴朗的天空,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一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