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32)
报纸(680)
学位论文(181)
图书(112)
会议论文(43)
新闻(21)
诗文作品(20)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368)
人物生平 (680)
作品著述 (31)
缅怀纪念 (10)
按年份分组
2017(83)
2016(307)
2015(340)
2014(351)
2013(394)
2012(387)
2010(398)
2009(337)
2008(269)
2007(243)
2006(156)
2005(130)
2004(127)
2003(110)
2002(106)
2001(76)
2000(72)
1999(45)
1998(60)
1997(50)
1996(45)
1995(44)
1994(39)
1993(45)
1992(38)
1991(34)
1986(29)
1985(55)
1981(17)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0)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2)
作家(20)
现代语文(14)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11)
文学界(理论版)(11)
陕西师范大学(9)
宜春学院学报(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求索(6)
鸭绿江(下半月版)(6)
固原师专学报(6)
天津日报(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5)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科技信息(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1)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语文世界(1)
学习与实践(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
相关搜索词
况味心白知:归去含凄凉,欢歌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后
作者: 王海荣  来源: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诗人  自然景物  文章内容  浪漫情怀  陶渊明  崇尚自然  深层内涵 
描述:《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战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
全文: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
复归自然:从陶诗观陶渊明的人生及贡献
作者: 吴克琦 焦云英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复归自然  陶诗  诗歌  王安忆  陶渊明  田园诗  官场  女性主体意识  贡献  人生 
描述: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晋衰帝时期,卒于公元427年宋文帝时期。在其63年生涯中,多半时间是处于国封建史上大分裂、大混战之中。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虽到他那代,殷富的家境已成衰势,但他幼年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使他机会于29岁时,满怀"大济苍生"念涉足仕途。然而当年的时局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为
全文: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晋衰帝时期,卒于公元427年宋文帝时期。在其63年生涯中,多半时间是处于国封建史上大分裂、大混战之中。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虽到他那代,殷富的家境已成衰势,但他幼年却受到了
感情真率 回归自然: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赏析
作者: 崔泽鹏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情  品德 
描述:陶渊明是国文学史上享盛誉的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讴歌田园生活美好,抒发田园生活之情趣。他那敢于蔑视权贵、不屈从流俗的高尚品德,洁身守志、严肃率真的生活态度,平淡醇美、清峻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很大的影响。组诗《饮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结庐在人"是《饮酒》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全文:陶渊明是国文学史上享盛誉的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讴歌田园生活美好,抒发田园生活之情趣。他那敢于蔑视权贵、不屈从流俗的高尚品德,洁身守志、严肃率真的生活态度,平淡醇美、清峻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很大的影响。组诗《饮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结庐在人"是《饮酒》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陶渊明与“五斗米”
作者: 顾农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顾农东晋、刘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是一位很个性很意思的高人,平生遗闻逸事、名言隽语甚多;他最后一次当官也就是出任彭泽令的时候,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挂冠而去一事尤其著名。沈约《宋书·隐逸传》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潜叹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全文:■顾农东晋、刘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是一位很个性很意思的高人,平生遗闻逸事、名言隽语甚多;他最后一次当官也就是出任彭泽令的时候,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挂冠而去一事尤其著名。沈约《宋书·隐逸传》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潜叹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0图]中国古典诗词名家硬笔行楷字帖系列 陶渊明诗精选
作者: 黎德良书  来源: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结庐在人、怅恨独策还、人生无根蒂、种豆南山下、野外罕人事、少无适俗韵、挽歌诗三首(其一其三)、春秋多佳日、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久去山泽游、孟夏草木长、先师遗训等。
全文: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结庐在人、怅恨独策还、人生无根蒂、种豆南山下、野外罕人事、少无适俗韵、挽歌诗三首(其一其三)、春秋多佳日、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久去山泽游、孟夏草木长、先师遗训等。
陶渊明诗对《诗经》美学追求的传承
作者: 金莹  来源:科教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美学追求  《诗经》 
描述:陶渊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汲取了内蕴的至真至美,以独特的意境美和语言形式,形成了平淡淳美的风格,与的美学追求着悠长而清晰的联系.
全文:陶渊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汲取了内蕴的至真至美,以独特的意境美和语言形式,形成了平淡淳美的风格,与的美学追求着悠长而清晰的联系.
陶渊明诗对《诗经》美学追求的传承
作者: 金莹  来源: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美学追求  《诗经》 
描述:陶渊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汲取了《诗经》内蕴的至真至美,以独特的意境美和语言形式,形成了平淡淳美的风格,与《诗经》的美学追求着悠长而清晰的联系。
全文:陶渊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汲取了《诗经》内蕴的至真至美,以独特的意境美和语言形式,形成了平淡淳美的风格,与《诗经》的美学追求着悠长而清晰的联系。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
作者: 孔现红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结  田园  本性回归  陶渊明  仕隐冲突 
描述:陶渊明经过仕与隐的内心反复交战后,毅然摆脱了仕宦生活的羁绊,理性地选择了回归田园。其在平淡、质朴的田园生活中感悟到了生活美,于田园躬耕中获得了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实现了自超越,走向了本性回归。
全文:陶渊明经过仕与隐的内心反复交战后,毅然摆脱了仕宦生活的羁绊,理性地选择了回归田园。其在平淡、质朴的田园生活中感悟到了生活美,于田园躬耕中获得了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实现了自超越,走向了本性回归。
论隐逸诗人陶渊明形象
作者: 何丽娟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者形象  隐逸诗人  陶渊明  孤独者形象 
描述:被钟嵘奉为"隐逸诗人宗"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歌,其诗中完整地展现了诗人的自形象。诗人关心国计民生,追求理想的政治图景,但经过几次出仕和入仕,诗人逐渐认识到社会统治的黑暗使他无法施展才华,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转而走向了躬耕田园的归隐之路。本文主要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进一步了解
全文:被钟嵘奉为"隐逸诗人宗"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歌,其诗中完整地展现了诗人的自形象。诗人关心国计民生,追求理想的政治图景,但经过几次出仕和入仕,诗人逐渐认识到社会统治的黑暗使他无法
陶渊明对郭象待逍遥学说的扬弃
作者: 王晓萌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待逍遥学说  郭象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及其人生实践深受郭象待逍遥学说的影响,同时在郭象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解决了郭象思想体系在“得其所待”、“性分之极”等问题上的困境,凭借其所待——田园,实现了艺术化的人生。梳理陶渊明与郭象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探讨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以及他与庐山佛教徒之间的根本分歧。
全文:陶渊明的人生观及其人生实践深受郭象待逍遥学说的影响,同时在郭象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解决了郭象思想体系在“得其所待”、“性分之极”等问题上的困境,凭借其所待——田园,实现了艺术化的人生。梳理陶渊明与郭象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探讨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以及他与庐山佛教徒之间的根本分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