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刘明辉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嵇康思想  隐士形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
全文: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嫌,也无不加拣择囫囵吞枣之陋,陶渊明根据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奉行“兼收并蓄”的原则,最终形成独具特色
陶渊明“质性自然”的内涵
作者: 裴登峰  来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人生道路  质性自然  陶渊明 
描述:影响陶渊明人生道路与艺术境界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的外因,还有“质性自然”的个性、求“静”的心态、性情之“趣”、生活之“娱”,其中“真”为最根本特性。因此,他在“养气”、“养志”中,以“屡空”的形式,“守拙”“固穷节”,坚守自己的“素抱”。在不“违己”中,“称心”、“称情”地求得人生之“谐”,践履作为
全文:影响陶渊明人生道路与艺术境界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的外因,还有“质性自然”的个性、求“静”的心态、性情之“趣”、生活之“娱”,其中“真”为最根本特性。因此,他在“养气”、“养志”中,以“屡空”的形式
试论陶渊明的思想
作者: 李谷乔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思想  儒道 
描述: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全文: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穿越苦难追寻真正的幸福家园——浅论陶渊明诗文中的和谐
作者: 吴婕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理结合  人生艺术化  陶渊明  内在幸福  和谐 
描述:陶渊明身世艰辛,却在诗文中大量表现幸福之感。他的幸福是一种内在幸福,是生命形态高度和谐的境界,既是陶渊明合情合理的主动的人生选择,又是融哲理于深情的诗意境界。同时,他的幸福是复杂风格的和谐统一,经过了苦难的洗礼,暗含豪放之气。陶渊明的幸福之路开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
全文:陶渊明身世艰辛,却在诗文中大量表现幸福之感。他的幸福是一种内在幸福,是生命形态高度和谐的境界,既是陶渊明合情合理的主动的人生选择,又是融哲理于深情的诗意境界。同时,他的幸福是复杂风格的和谐统一,经过了苦难的洗礼,暗含豪放之气。陶渊明的幸福之路开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
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意蕴及当代意义
作者: 杨小旭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蕴  审美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
全文: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涉及方面较多,所以人格(人性)审美的论述篇幅较长,这也是理解陶氏审美风格的基础;应该说重点在田园审美的探究,从自然审美的起源、发展到陶氏对田园审美的发现,从田园诗的审美特点、形态特征到创造方式皆有论及;至于社会审美,历来争议不多,故只做简略陈述。 陶渊明是一个用全部生命热情写作的人,一个真诚的人。那些浸透着他灵魂影子的诗文,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人格结构的剖析是构建其审美大厦的基石,历来颇有争议,主要还是其宗儒宗道之辩。这方面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近代亦有名人多有阐述:如陈寅恪认为他“外儒而内道”,而朱光潜则称他“儒家的倾向大”。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中,大概儒道都有一些,只是偏重各异,如李白,道家成分多;而杜甫,儒家倾向大。但陶渊明则不然,争论双方各执一词,很难说服对方。儒道表面看来相左,实际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道互补在陶渊明身上表现尤其明显:不为物累,逍遥田园,确有仙风道骨;尊亲重友,刚正不阿,彰显的却是儒者之韵。建立在其儒道互补基础上的人格审美,亦表现出同样的特点。他既有对带有道家审美色彩的羲皇上人的欣赏,也对儒家审美色彩很浓的颜回、荣启期的赞美。 再说陶氏自然审美观中的田园审美。他的自然审美观固然有传统的“比德”成分,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自然审美观最大的贡献,则在对田园审美的发现,这不但扩大了自然审美的视野,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而且创造出美学领域新的审美品类:冲淡美。诗歌中表现农村题材的作品古已有之,如《豳风七月》,但那是民歌,诗中对农村生活并未进行审美观照。文人以审美的眼光写田园风光,当始于渊明。他对虚静的审美,对和悦润畅景色的偏爱,无不体现着思想中儒道互补: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崇尚虚无,反对雕饰;而儒家的“吾与点也”的理想,对润畅优美景色的偏爱,也使渊明吟出了“我爱其静”的诗句,“静”,是他观照自然时又一审美发现。正因为虚静的心态,才使渊明能发现田园所蕴涵的独特之美,而田园诗的典型意象“采菊东篱”式的闲适飘逸,亦成为东方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在对田园进行审美观照的过程中,陶渊明以“直寻"的方式(即文中所谓创作的随机性),使他的诗佳句天成,叮咚成韵,成为难以模拟的“这一个”;其田园诗的审美形态则属于“优美”,那和谐的人格、和谐的情志,使他能以心灵去捕捉对象精神之优美,使自己的创造臻于物我泯一的境界。总之,其田园审美的独特创造性,使陶渊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步千古的人物。 至于他的社会审美观,应以《桃花源诗并记》为最典型的体现。这里所展现的淳朴和谐的社会审美,没有压迫和战乱,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桃源仙境,深受道家美学的影响,有浓郁的小国寡民色彩,折射出乱世之中普通百姓的痛苦及他们适彼乐土的愿望。当然,儒家社会审美的影子在桃花源里也未完全隐去,那长幼有序、和谐安详的人际关系,厚道淳朴的民风,不也是儒家的理想吗?其社会审美的和谐淳朴集中显现的桃花源,在丧真的晋末社会里虽只是一种空想,但仍有其积极意义,桃花源也以其美的意境而沉淀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深层。 对陶渊明诗文审美从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三方面的简析,试图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未来陶氏美学体系的建立,添一砖半瓦。对当代意义的分析,则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乃有感于当代急速变幻的世界罩一些人精神家园的缺失而提出的,意在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完善的人格结构,学会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能够享受生活、,热爱生命,进而建构一个自在而洒脱的心灵世界。
陶渊明的“好名”解析
作者: 林阳华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淡泊  陶渊明  好名 
描述:陶渊明具有"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和品性,同时也"好名",但是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他的"好名"主要表现在通过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来求名。而且他的"好名"又具有独特性。
全文:陶渊明具有"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和品性,同时也"好名",但是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他的"好名"主要表现在通过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来求名。而且他的"好名"又具有独特性。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蒋文华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描述: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全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陶渊明宦途十三载思想变化浅析
作者: 廖志斌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变化  宦途  陶渊明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仕途五进五出期间的思想变化的分析,旨在阐述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田园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还原陶渊明由从仕到归隐的真实背景,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
全文: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仕途五进五出期间的思想变化的分析,旨在阐述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田园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还原陶渊明由从仕到归隐的真实背景,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
遥远的绝响——重读陈翔鹤的《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郭洪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态  世说新语  陶渊明  挽歌诗  广陵  故事  嵇康  重读  小说  魏晋士人 
描述:重读《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我想起了两则琴的故事。一则故事陈翔鹤已写到,不妨掉书袋,把本事抄在这里,这是《世说新语》中最精彩的故事,可作魏晋士人萧散悲凉人生情态的传神写照。
全文:重读《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我想起了两则琴的故事。一则故事陈翔鹤已写到,不妨掉书袋,把本事抄在这里,这是《世说新语》中最精彩的故事,可作魏晋士人萧散悲凉人生情态的传神写照。
从陶渊明作品看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
作者: 关中州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尚情操  弃官归田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场,毅然决定辞官归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选择,为中国古代的士人树起了一座另类的精神丰碑.不能仅仅把陶渊明看作只求自己生活安逸恬淡的一般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场,毅然决定辞官归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选择,为中国古代的士人树起了一座另类的精神丰碑.不能仅仅把陶渊明看作只求自己生活安逸恬淡的一般意义上的隐士.
上页 1 2 3 4 5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