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分析:以《丁登寺旁》和《归园田居》为例
作者: 李晓佳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性  比较文学  田园诗  自然 
描述: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巨大影响。两者无论是经历还是作品本身都呈现出了很多相同性,但是由于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
全文: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
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作者: 孙立立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鸭长明  隐逸 
描述: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
全文:徘徊。归隐后的诗作多赞美田园生活。而鸭长明的隐逸受无常观影响深远,所以他总是彷徨于“现实社会”和“隐”之间,归隐后的作品多感叹人世无常。笔者认为造成二人隐逸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与此相对,日本文化则具有脱政治性的特点。
从认同角度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自传性质与作年——兼谈自传定义及其判定标准
作者: 刘桂鑫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年  自传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描述:依据《五柳先生传》没有提及躬耕这一对陶渊明至关重要的经历,以及陶渊明强烈自我认同意识,《五柳先生传》应作于早年。不能以五柳先生形象与陶渊明存在着差距,或以现代自传观念否定《五柳先生传》的自传性质。陶渊明自我描述的变动与差异,必须放在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复杂互动中考察。对《五柳先生传》性质及作年的深入
全文:。陶渊明自我描述的变动与差异,必须放在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复杂互动中考察。对《五柳先生传》性质及作年的深入讨论,有助于反省自我描述与认同关系、自传定义、自传判定标准及古代自传创作传统等问题。
论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
作者: 周建忠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日记  陶渊明  屈原 
描述:对著名诗人的比较应有三个层次,显义:异、对立、矛盾;隐义:难、敬佩而不效法;深义:同、卓异、独立。本文比较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他们的作品,正是其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为人生思索的"文学日记"或"日记题材的诗文";屈、陶之伟大,在于他们不掩饰自己真实的矛盾与动摇,他们能够正确地直接面对这
全文:。因为孤独、没人理解,他们均将思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古贤、前修中寻找知音。其诗歌亦是不公开传播的"日记体诗",是安贫守拙的自慰、孤独苦闷的释放、尘世哀怨的解脱、苦难历程的记录。
屈原·陶渊明·白居易:中国文人的三大人生范式
作者: 李福宁 苏燕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范式  兼济之志  仕隐  独善其身 
描述: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位先贤,一个作为入世者的典范,一个作为出世者的楷模,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文化传统,而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两种文化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后世文人发生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
全文: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贫穷问答歌》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比较研究
作者: 高香玲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上忆良  贫穷问答歌  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 
描述:《贫穷问答歌》是奈良歌人山上忆良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以贫穷为主题,生动描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在风月恋歌盛行的万叶时代,《贫穷问答歌》显示出了与其他和歌迥然不同的显著特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而《咏贫士》七首创作于陶渊明归隐晚期(426年)。诗中,作者描述了归隐后生活的窘困,并借此表达
全文:的地位。而《咏贫士》七首创作于陶渊明归隐晚期(426年)。诗中,作者描述了归隐后生活的窘困,并借此表达了自己以贫傲世、固穷守志、坚决维护贫者尊严的人生态度。同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固穷守志”这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