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巴蜀文学的边缘写作——从《陶渊明写〈挽歌〉》到《女人》
作者: 孙科 莉蓉  来源:红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挽歌  边缘性  巴蜀  四川  文学创作  陶渊明  反传统  郭沫若  重庆  边缘写作 
描述:重庆,四川,这是独立而不分裂的文化板块,巴与蜀,这是剪而不断的血脉纽带。谈论重庆的文学,我们常常得联系四川,谈论现代的四川,我们也不得不参照
全文:重庆,四川,这是独立而不分裂的文化板块,巴与蜀,这是剪而不断的血脉纽带。谈论重庆的文学,我们常常得联系四川,谈论现代的四川,我们也不得不参照
理想的园地 精神的丰碑——陶渊明田园诗风之探微
作者: 孟亚尼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因素  风格 
描述:陶诗的田园风格把农村风光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陶诗的田园情结来自诸多因素,本文从陶公的家庭、体质、思想、经济、社会、文化六个方面阐述其诗歌风格的成因。
全文:陶诗的田园风格把农村风光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陶诗的田园情结来自诸多因素,本文从陶公的家庭、体质、思想、经济、社会、文化六个方面阐述其诗歌风格的成因。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作者: 易小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与乡村  陶渊明  乡村美学 
描述: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
全文: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
本色真意 平中寓奇——试论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及价值内涵
作者: 孟寒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形象  诗歌风格  劳动人民  陶渊明诗歌  诗歌创作  价值内涵  物质生活  本色  我国古代 
描述: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以来约三千年来的诗歌创作,浩如烟海,名篇佳作不计其数,大家才俊层出不穷,这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大奇观.我国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所在,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诗歌媲美.在这样一个诗歌大
全文: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以来约三千年来的诗歌创作,浩如烟海,名篇佳作不计其数,大家才俊层出不穷,这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大奇观.我国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所在,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陶渊明影像论
作者: 上田武[日] 常江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跋语  事迹  影像  著作  陶渊明  现代中国  读者 
描述:现代中国的陶渊明影像 在中国被陶渊明事迹感动的读者大有人在,非常普遍。那么,陶渊明又是如何被众多的读者所敬慕的,将这一点作为问题研究,就可以使它的内情明朗化。所以我们把陶研文化最前列的、活跃的、著名的研究者著作的前言或跋语作了相当部分的引用:[第一段]
全文:现代中国的陶渊明影像 在中国被陶渊明事迹感动的读者大有人在,非常普遍。那么,陶渊明又是如何被众多的读者所敬慕的,将这一点作为问题研究,就可以使它的内情明朗化。所以我们把陶研文化最前列的、活跃的、著名的研究者著作的前言或跋语作了相当部分的引用:[第一段]
自然诗人陶渊明、华兹华斯比较谈
作者: 李艾红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相似  自然  差异 
描述:以陶渊明、华兹华斯各自转向自然进行创作的原因为切入点,讨论了他们的诗歌虽时隔千年,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生活背景、中西文化及哲学思想的不同,他们的诗歌也必然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全文:以陶渊明、华兹华斯各自转向自然进行创作的原因为切入点,讨论了他们的诗歌虽时隔千年,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生活背景、中西文化及哲学思想的不同,他们的诗歌也必然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
作者: 孙文起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晋  陶渊明  复古  儒学 
描述: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
全文: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
南山中的一朵浮云——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
作者: 郭文正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自然 
描述: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醉心于自然,并把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之爱、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则及其社会文化本质的异同。
全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醉心于自然,并把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之爱、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则及其社会文化本质的异同。
从白鹿洞学规看朱熹对陶渊明的尊崇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鹿洞学规  朱熹  尊崇  陶渊明 
描述:朱熹建白鹿洞书院,将理学重义轻利的精义浓缩在学规之中.他将陶渊明思想境界总结为重君臣大义,远离名利,这与白鹿洞学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朱熹尊崇陶渊明,以地方文化名人的人生实践对白鹿洞学规做了清晰的说明.
全文:朱熹建白鹿洞书院,将理学重义轻利的精义浓缩在学规之中.他将陶渊明思想境界总结为重君臣大义,远离名利,这与白鹿洞学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朱熹尊崇陶渊明,以地方文化名人的人生实践对白鹿洞学规做了清晰的说明.
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报编辑部  陶渊明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研讨会  九江师专  文化研究  白鹿洞书院  国际学术会议 
描述:2007年8月13日至8月17日,由九江学院主办,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及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顺利召开。这是继1998年、2000年九江学院(原九江师专)举办的第一、第二届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之后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会议。参
全文:2007年8月13日至8月17日,由九江学院主办,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及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顺利召开。这是继1998年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