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239)
学位论文(193)
报纸(176)
图书(98)
会议论文(43)
新闻(15)
诗文作品(1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573)
人物生平 (176)
作品著述 (22)
缅怀纪念 (4)
珍贵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6(245)
2015(319)
2014(292)
2013(343)
2012(322)
2011(346)
2010(385)
2009(315)
2008(262)
2007(207)
2006(170)
2005(123)
2004(124)
2003(109)
2002(105)
2001(74)
2000(75)
1998(60)
1997(54)
1996(55)
1995(45)
1994(47)
1993(44)
1992(39)
1991(39)
1988(43)
1985(55)
1981(14)
1961(3)
1945(1)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61)
九江师专学报(54)
安徽文学(下半月)(29)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8)
文学教育(28)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
江汉论坛(10)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9)
名作欣赏(中旬刊)(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中学语文教学(7)
鸭绿江(下半月版)(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6)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6)
东方丛刊(5)
文学教育(中)(5)
绥化学院学报(4)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文学教育(中旬版)(4)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3)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2)
文学教育(中旬刊)(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协商新报(1)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作者: 易小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与乡村  陶渊明  乡村美学 
描述: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
全文: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手,剖析诗人于5世纪的这一乡村发现的重大意义。
陶渊明研究近况概述
作者: 闵定庆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风貌  陶诗  李文初  人生态度  汉乐府民歌  陶渊明研究  思想解放  九江师专  刘继才  任真 
描述:(一)关于陶渊明研究的新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的发展,陶渊明研究也出现了建国后的最好局面。归纳起来,近年来陶渊明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重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陶渊明的思想、创作、风格及其地位
全文:(一)关于陶渊明研究的新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的发展,陶渊明研究也出现了建国后的最好局面。归纳起来,近年来陶渊明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重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陶渊明的思想、创作、风格及其地位和影响;那种强加在陶渊明身上的、什么“地主阶级的”、“逃避现实的”、“反现实主义的诗人”之类的不实
由陶渊明、辛弃疾的入仕看他们的生存状态
作者: 赵燕  来源:金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生存状态  陶渊明  人生 
描述:陶渊明和辛弃疾都是有着卓越才能的文人,他们有着相同的雄才大略,又有不得施展的身世遭际,更有着坚持理想、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时代氛围的不同,使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有很大不同,虽然两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大济于苍生”的理想之城,但在黑暗的时代里他们是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心愿的。最终他们选择了归隐田园,并在归隐中借
全文:于苍生”的理想之城,但在黑暗的时代里他们是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心愿的。最终他们选择了归隐田园,并在归隐中借助和酒“顺物”、“游心”,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一代文豪,同时我们也从中窥探出了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
陶渊明研究近况概述
作者: 闵定庆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陶学  陶文  师专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  反现实主义  陶渊明研究  方论  徐声扬  陶渊明论 
描述:(一)关于陶渊明研究的新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的发展,陶渊明研究也出现了建国后的最好局面。归纳起来,近年来陶渊明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重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陶渊明的思想、创作、风格及其地位
全文:(一)关于陶渊明研究的新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的发展,陶渊明研究也出现了建国后的最好局面。归纳起来,近年来陶渊明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重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陶渊明的思想、创作、风格及其地位和影响;那种强加在陶渊明身上的、什么“地主阶级的”、“逃避现实的”、“反现实主义的诗人”之类的不实
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及其意义
作者: 王永霞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梭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与梭罗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尽情地描写自然的美丽,而且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即他们都认为: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而他们的自然观可以成功地化解现代社会中
全文:陶渊明与梭罗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尽情地描写自然的美丽,而且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即他们都认为: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而他们的自然观可以成功地化解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严重对峙,实现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试论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
作者: 曹庆鸿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学精神  审美体验  解脱  悲情 
描述: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之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悲哀。人生短暂,他既不能赞同儒家的“固穷”、“守道”,也做不到庄子的逍遥。他要抓住活泼泼的生命,求
全文: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之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悲哀。人生短暂,他既不能赞同儒家的“固穷”、“守道”,也做不到庄子的逍遥。他要抓住活泼泼的生命,求得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陶渊明以他对生命的独特审美体验,于诗文中,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精神
陶渊明人文思想个性抉微
作者: 张迪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自由  陶渊明  人文个性  “真”  “和” 
描述:陶渊明文化个性呈现了极其特殊的审美意义。其人文美学意义在于他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思考与思想、人格的展现 ,表现了渊于儒道 ,又游离于儒道的独立审美特征。他的生命、自由、“真”、“和”思考与实践等方面的史实与理论展现出他在哲学、美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 ,其人文思想个性的深刻内涵在于 ,对生命的思考
全文:陶渊明文化个性呈现了极其特殊的审美意义。其人文美学意义在于他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思考与思想、人格的展现 ,表现了渊于儒道 ,又游离于儒道的独立审美特征。他的生命、自由、“真”、“和”思考与实践等方面的史实与理论展现出他在哲学、美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 ,其人文思想个性的深刻内涵在于 ,对生命的思考是陶渊明诗文的根本主题 ,自由是陶渊明的本质思想 ,“真”、“和”是陶渊明的基本人格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考辨
作者: 王小敏 代振宇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来”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词性  词义 
描述: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解释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持语气词说者虽众,然或论据单一,疑点重重;或局限于浮泛的解析层面,却并不符合陶翁作品的内质深意,存在诸多误读。本文从陶渊明作品的用词习惯和生平经历入手,以理解陶渊明作品深层内涵为基础,对与其相关作品中来字的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证,
全文: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解释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持语气词说者虽众,然或论据单一,疑点重重;或局限于浮泛的解析层面,却并不符合陶翁作品的内质深意,存在诸多误读。本文从陶渊明作品的用词习惯和生平经历入手,以理解陶渊明作品深层内涵为基础,对与其相关作品中来字的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证,注重考察陶渊明作品深远的诗意内容,并进而探究了《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词性与意义,认为来字为实词,表示由彼至此、由远及近,与去、往的意义相对。
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灵魂——陶渊明审美心理浅析
作者: 谢书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审美心理  桃花源  痛苦  审美精神  心理分析  心理需要  心理现象  心理选择  心灵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杰出的地位及深远影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很多,新观点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加强了对陶渊明的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为我们能够较为立体的把握其生活、思想、精神面貌提供了很大方便,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陶渊明心灵的轨迹、心理实质,对其审美心理进行分析的文章尚很寥寥,据此,本文
全文: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杰出的地位及深远影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很多,新观点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加强了对陶渊明的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为我们能够较为立体的把握其生活、思想、精神面貌提供了很大方便,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陶渊明心灵的轨迹、心理实质,对其审美心理进行分析的文章尚很寥寥,据此,本文试凭着陶渊明诗文这扇窗口,对其审美心理现象尝作浅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