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58)
报纸(942)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3)
会议论文(58)
新闻(23)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31)
人物生平 (942)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7(193)
2016(479)
2015(495)
2014(480)
2013(550)
2012(538)
2008(428)
2007(357)
2005(210)
2004(201)
2003(199)
2002(181)
2001(142)
2000(130)
1998(129)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0(62)
1989(62)
1988(71)
1987(60)
1985(94)
1979(15)
1970(1)
1956(9)
1927(2)
1909(4)
按来源分组
九江师专学报(131)
-1(122)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
江西社会科学(51)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北方论丛(1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0)
北京:文津出版社(8)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7)
北京:线装书局(6)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5)
语文园地(5)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5)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4)
长沙:岳麓书社(4)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扬州:广陵书社(2)
北京:作家出版社(1)
北京:京华出版社(1)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
江苏广陵书社(1)
香港文文出版社(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粉丝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外两首)王彦山整个冬天,我都在读你,在摇晃的火车厢连接处,在奔丧的途中天微曙,你的诗歌如光照亮我们的一天,曾经我们离得那么近,我居共青城,你在星子隔河相望就是你的故乡现在,我们一次次在纸上相逢,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来来喝酒喝酒,唯有这杯中物能载我们泛中流短暂的晕眩后我们话别,你回草屋我归寒庐,寒
全文:(外两首)王彦山整个冬天,我都在读你,在摇晃的火车厢连接处,在奔丧的途中天微曙,你的诗歌如光照亮我们的一天,曾经我们离得那么近,我居共青城,你在星子隔河相望就是你的故乡现在,我们一次次在纸上相逢,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来来喝酒喝酒,唯有这杯中物能载我们泛中流短暂的晕眩后我们话别,你回草屋我归寒庐,寒
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济宁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外两首)王彦山整个冬天,我都在读你,在摇晃的火车厢连接处,在奔丧的途中天微曙,你的诗歌如光照亮我们的一天,曾经我们离得那么近,我居共青城,你在星子隔河相望就是你的故乡现在,我们一次次在纸上相逢,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来来喝酒喝酒,唯有这杯中物能载我们泛中流短暂的晕眩后我们话别,你回草屋我归寒庐,寒
全文:(外两首)王彦山整个冬天,我都在读你,在摇晃的火车厢连接处,在奔丧的途中天微曙,你的诗歌如光照亮我们的一天,曾经我们离得那么近,我居共青城,你在星子隔河相望就是你的故乡现在,我们一次次在纸上相逢,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来来喝酒喝酒,唯有这杯中物能载我们泛中流短暂的晕眩后我们话别,你回草屋我归寒庐,寒
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天中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散文■石雅成偶然发现新年日历的第一页插图,竟是一朵封冻在薄冰之中的雏菊。冰看上去很温润,雏菊纤弱的柔瓣愈发透出明媚灿烂的黄色,像是熔在冰中的太阳。蓦然,想起了先生。先生,我不会对您说出“我欣赏您的诗”等类似的话。因为,我不想用如此肤浅的话亵渎您的灵魂。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忘怀得
全文:散文■石雅成偶然发现新年日历的第一页插图,竟是一朵封冻在薄冰之中的雏菊。冰看上去很温润,雏菊纤弱的柔瓣愈发透出明媚灿烂的黄色,像是熔在冰中的太阳。蓦然,想起了先生。先生,我不会对您说出“我欣赏您的诗”等类似的话。因为,我不想用如此肤浅的话亵渎您的灵魂。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忘怀得
陶渊明解读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九年级(9班)张晨曦不知从哪一天起,当喧嚣与骚动过后,或世事营营之余,静下来与心中的我对话:“你快乐吗?”听到心在呼喊:田园将芜,胡不归?身心要付诸什么上?我知道,富贵非吾愿,也不要呼朋引伴。我误落尘网中,置身于这名利场多年,无异于金笼的那只渴望自在啼鸣的鸟!我竟已厌倦了案牍劳形,
全文: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九年级(9班)张晨曦不知从哪一天起,当喧嚣与骚动过后,或世事营营之余,静下来与心中的我对话:“你快乐吗?”听到心在呼喊:田园将芜,胡不归?身心要付诸什么上?我知道,富贵非吾愿,也不要呼朋引伴。我误落尘网中,置身于这名利场多年,无异于金笼的那只渴望自在啼鸣的鸟!我竟已厌倦了案牍劳形,
陶渊明
作者: 刘学山  来源:四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生不逢时,家庭没落①;人空怀志②,仕途多艰。士族地主把持政权,抱负如何实现?门阀等级制度森严,才华焉得施展?不向小人折腰屈膝,宁为君子受困;羞与奸佞同流合污,岂管自身谪迁?不汲汲于富贵③,官场黑暗;不戚戚于贫贱④,身心平安。是以小官让大官倾慕,高标令高士仰观。几度人世风雨,几任朝廷命官。云无心以出岫
全文:生不逢时,家庭没落①;人空怀志②,仕途多艰。士族地主把持政权,抱负如何实现?门阀等级制度森严,才华焉得施展?不向小人折腰屈膝,宁为君子受困;羞与奸佞同流合污,岂管自身谪迁?不汲汲于富贵③,官场黑暗;不戚戚于贫贱④,身心平安。是以小官让大官倾慕,高标令高士仰观。几度人世风雨,几任朝廷命官。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文学作品中的玄学思想
作者: 张静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教  自然  言意之辨   
描述: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
全文: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
陶渊明文学作品中的玄学思想
作者: 张静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教  自然  言意之辨   
描述: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
全文: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新考
作者: 张亚龙  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词语  阅读材料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课外阅读 
描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出《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时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唐以来诗人多用“五斗米”之典,取俸禄微薄之意,并无歧义。如:“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孟浩然《京还赠王维》);“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
全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出《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时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唐以来诗人多用“五斗米”之典,取
陶渊明的夏天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花溪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他已经把该耕的耕了,该种的种了,他的悠闲,是劳动之后的悠闲,是尽完本分之后的悠闲,耕种的辛苦,更显出这份悠闲的可贵,坐在房间里翻开书页时,是那么踏实,那么理直气壮。 同学拿到了新加坡“绿卡”,却跑回来在俺们这二线城市买了个房子,打算在此终老。我好奇,问,不是说新加坡环境特别好吗?她说,新加坡哪儿都好
全文:,而从前的夏天里,有太多的细节,而将那种细节、层次、流动感表达得最清楚的,是陶渊明的这首《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我亦爱我庐。”能不爱吗?从窗口能看到绿草,房前屋后绿树成阴,有小鸟在树上做窝,放在现在,这是顶级的景观别墅啊。
现代陶渊明的梦想与追求
作者: 无极  来源:黄金时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隐者王青松:斯巴达克式的人生实验 编者按:他们都是高学历者,曾在大城市里生活,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条件,却都不约而同加入“深山隐者”的行列,在无自来水、无电、无电视、无网络的原始环境自得其乐。现代陶渊明们,与纷繁混乱的城市和世俗生活划清界线,究竟为了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常态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还是
全文:陶渊明们,与纷繁混乱的城市和世俗生活划清界线,究竟为了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常态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躲避喧嚣的行为艺术? 著名记者唐师曾一篇《北大博士夫妇退隐深山
上页 1 2 3 ... 47 48 49 ... 54 55 5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