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析陶渊明《归去来兮
作者: 杨钥  来源: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描述:汉赋的铺采摛文、夸张声貌在汉初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势,后来赋作无法逾越,只能因循模仿,落于前作的窠臼之中。因此,赋的文辞内容逐渐开始转向,走出了铺采摛文、极力夸张声貌的模式而归乎于一种平静淡雅的风格。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语言简省古朴,思想净洁笃真,是绚烂之极而归乎于平淡的赋作。
全文:汉赋的铺采摛文、夸张声貌在汉初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势,后来赋作无法逾越,只能因循模仿,落于前作的窠臼之中。因此,赋的文辞内容逐渐开始转向,走出了铺采摛文、极力夸张声貌的模式而归乎于一种平静淡雅的风格。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语言简省古朴,思想净洁笃真,是绚烂之极而归乎于平淡的赋作。
拟挽歌三首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全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浅析陶渊明《拟挽歌三首(其三)》的人生观和艺术特点
作者: 刘润坤  来源:北方文学(中)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点  陶渊明  人生观  拟挽歌词 
描述:陶渊明的《拟挽歌三首》是其诗歌主题创新中关于生死主题的代表之作。其中在《拟挽歌三首(其三)》一首,诗人通过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表现出了平淡自然、静穆质朴和豁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同时,其平淡幽远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点与其人生态度相容相配,使其诗歌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完整的统一。
全文:陶渊明的《拟挽歌三首》是其诗歌主题创新中关于生死主题的代表之作。其中在《拟挽歌三首(其三)》一首,诗人通过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表现出了平淡自然、静穆质朴和豁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同时,其平淡幽远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点与其人生态度相容相配,使其诗歌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完整的统一。
归去来兮:陶渊明心灵苦闷的悲歌
作者: 王保成  来源:文学与人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归去来兮》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轻、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归去来兮》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
全文:《归去来兮》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轻、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魏晋的隐逸文化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作者: 朱秋萍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文化  魏晋 
描述: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向佛道的回归。
全文: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向佛道的回归。
魏晋的隐逸文化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作者: 朱秋萍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文化  魏晋 
描述: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向佛道的回归。
全文: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化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产生的重要背景,同样,这篇文章也反映了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时代特点。《归去来兮》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弃儒入道的总体趋向,但并不是向佛道的回归。
陶渊明人生的三重困境——《归去来兮》教学思考
作者: 郭加文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人生的三重困境——《归去来兮》教学思考
全文:
由《归去来兮》看陶渊明的三观
作者: 黄丽桦  来源:文学教育(上、下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观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描述:由《归去来兮》看陶渊明的三观
再读陶渊明——从《归去来兮》看世人对陶渊明的几点误读
作者: 余朝佐  来源:新课程(下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再读陶渊明——从《归去来兮》看世人对陶渊明的几点误读
陶渊明〈归去来兮〉修辞艺术探微
作者: 傅怡菁  来源: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來兮辞  修辞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兮〉修辞艺术探微
上页 1 2 3 4 5 6 ... 50 51 52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