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关于陶渊明“回归”主题的文化阐释
作者: 方顺贵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互构  显在回归  人格美  终极回归  回归  隐在回归 
描述:归于其居的深层意味。陶渊明的回归是儒道互构的,是亦儒亦道的,使得晋人在人格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同质。他们完成
全文:归于其居的深层意味。陶渊明的回归是儒道互构的,是亦儒亦道的,使得晋人在人格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同质。他们完成了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统一:人格美因自然美而显,自然美因人格美而彰,二者是一种同质异构的关系。魏晋时期既是人格自觉的时代,又是山水自觉的时代。
从“鸟类”意象看陶渊明的心路历程
作者: 杨善利  来源: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下意识  陶渊明  “鸟类”意象  田园情结 
描述:、痛苦、彷徨、蜕变、超脱的心路历程之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在他笔下,“鸟类”意象也就成为对自然追求的审美凝点
全文:、痛苦、彷徨、蜕变、超脱的心路历程之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在他笔下,“鸟类”意象也就成为对自然追求的审美凝点,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陶渊明的淡泊情怀和心路历程,找到其返归自然而安然自适的的重要道途。
诗酒风流各不同——陶渊明、李白文化类型多维比较
作者: 何念龙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陶渊明  浪漫诗人  隐士诗人 
描述: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
全文: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
陶渊明文学作品研究
作者: 郭君伟  来源:河北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观  平淡  艺术价值  意境 
描述:陶渊明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本文研究陶渊明是怎样建构自己的文化心理的,在探讨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基础上,对他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他的文学作品不但表现出语言美、意境美和平淡自然美,而且也反映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平和的心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脱精神。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对
全文:也反映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平和的心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脱精神。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对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杜甫与陶渊明的诗学关系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学关系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
全文:,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时又充分肯定陶诗的崇高地位,在诗学史上第一次将陶渊明列于谢灵运之前,认为陶诗完全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且在自己的田家诗中自觉接受并发展了陶诗的体恤万物的情怀、“真”的诗学精神和恬淡的审美风范。
回归田园的灵魂——不惑之年重读陶渊明
作者: 李玥  来源:金沙江文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
全文: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并在无意闻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神境界,一切融于自然,一切发端自然,包括你的爱,你的诗.你的思想。
仕隐·生死:陶渊明的心结
作者: 李雅玲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仕隐  生死  陶渊明  郭象玄学 
描述:提到陶渊明,人们心目中便会出现一个飘逸旷达的隐者形象。但陶渊明实际上曾经五次踏入仕途,如此仕隐不定,可见仕隐在他心中是怎样一个纠缠不清的心结了。最初陶渊明是以“心远地自偏”的超越方式来作为自己出仕的理论依据。但是每次踏进仕途他都感到“为人所羁”。因为这种超越方式在理论上虽然十分高妙,真正实现之就困难
全文:田园就是对“有待逍遥”的践履。他的“待”就是田园。陶公虽然不以得失祸福为怀,“不慕荣利”,潇洒旷达,却不能对死生不动心,这是他的另一个心结。这是与魏晋时期文人恋生的思潮一致的。陶渊明对生命的消亡十分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比较陶渊明与梭罗
作者: 王萍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学  无为  简单  自然  儒学 
描述:这篇论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哲学,即道学和儒学,的角度来比较美国作家梭罗与中国诗人陶渊明。这两位作家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都同时具有道学和儒学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他们各自的文学作品当中。 道学和儒学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哲学流派。
全文:”;“小国寡民”等。 儒学所提倡的主要是:“仁”;“克己复礼”;尊重现有规则和法律制度;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个人的行为要符合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等。 这两种哲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