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56)
报纸(941)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4)
会议论文(56)
诗文作品(23)
新闻(22)
视频(18)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28)
人物生平 (941)
作品著述 (33)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7(192)
2016(479)
2015(493)
2014(480)
2013(550)
2012(538)
2011(551)
2010(593)
2009(511)
2008(429)
2007(357)
2006(269)
2005(209)
2004(199)
2002(181)
2001(142)
2000(130)
1999(109)
1998(12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0(62)
1989(62)
1986(67)
1980(25)
1965(5)
1956(9)
按来源分组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82)
文学遗产(59)
作家(34)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6)
大众文艺(19)
考试周刊(16)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13)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1)
武汉大学(10)
中国韵文学刊(9)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北京:文津出版社(8)
青海师范大学(5)
鹅湖月刊(5)
齐鲁学刊(5)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景德镇高专学报(3)
社会科学家(3)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
大众文艺(理论版)(2)
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研究文摘)(2)
云南大学(2)
平顶山师专学报(1)
平顶山学院学报(1)
快乐阅读(下旬刊)(1)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试论元好问的陶渊明批评
作者: 高林广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元好问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品评是元好问诗学批评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元好问结合金源诗歌的创作实际,对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元氏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诗,对陶渊明的人格精神表现出了由衷的钦羡。元氏以"天然"、"真淳"概括陶诗的美学品质,颇得陶诗之真髓。元氏还以陶诗及其
全文:陶渊明的品评是元好问诗学批评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元好问结合金源诗歌的创作实际,对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元氏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诗,对陶渊明的人
“草露寄穷巷,甘以辞华轩”——陶渊明后期生活、事迹评论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躬耕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从 42 -63岁时 ,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 ,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 ,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 ,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 ,饱经忧患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全文:陶渊明从 42 -63岁时 ,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 ,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 ,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 ,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 ,饱经忧患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作者: 王涘海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入仕 
描述: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陶渊明“新自然说”研究
作者: 王园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自然说  陶渊明  情性本体论  委运任化  美学蕴含 
描述:作者以为"新自然说"不仅包含了陶渊明思想中非名教、不信神仙之术的内容,还涵盖了其对生死、价值等问题的思索和新的阐释,以及将这些思索和解释付诸于日常生活的实践和实现.它是一个指向宇宙、生命、价值和审美的完整的认知体系,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
全文:作者以为"新自然说"不仅包含了陶渊明思想中非名教、不信神仙之术的内容,还涵盖了其对生死、价值等问题的思索和新的阐释,以及将这些思索和解释付诸于日常生活的实践和实现.它是一个指向宇宙、生命、价值和审美的完整的认知体系,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
从艺术家的需求满足看陶渊明的自我实现
作者: 郭月莲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需求  自我实现  陶渊明  诗文传世 
描述:本文结合马斯洛关于艺术家进行创作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这一理论 ,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新的诠释 ,认为陶渊明一直深藏着“著文章”以“自娱”、“赋诗”以“乐其志”的自觉 ,充分体现了其实现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以诗文传世的思想和自觉的文学创作意识造就了陶渊明 ,他正是这样以文学创作这种精神生产
全文:本文结合马斯洛关于艺术家进行创作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这一理论 ,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新的诠释 ,认为陶渊明一直深藏着“著文章”以“自娱”、“赋诗”以“乐其志”的自觉 ,充分体现了其实
自然的箫声——自然诗人陶渊明、华兹华斯及弗罗斯特比较谈
作者: 阎献彬 魏现江  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自然  弗罗斯特 
描述: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全文: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创作比较
作者: 张淑芳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沉思  田园诗人  湖畔派 
描述:本文从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概述了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与“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相似之处;着重探讨了两人由于受不同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及中西不同的宗教现而导致的根本性差异——审美情趣的差别及在作品中的体现
全文:本文从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概述了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与“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相似之处;着重探讨了两人由于受不同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及中西不同的宗教现而导致的根本性差异——审美情趣的差别及在作品中的体现
现实性与现代性的交汇:鲁迅的陶渊明
作者: 袁玲玲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性  鲁迅  陶渊明  现代性 
描述:“现实性”与“现代性”是鲁迅陶渊明批判中的两重依据。同时,在这两种理性标尺要求与作用下,鲁 迅也完成了对陶渊明人格的重构。而这种重构是以突显陶渊明性格中“金刚怒目”成分为其主要标志的。
全文:“现实性”与“现代性”是鲁迅陶渊明批判中的两重依据。同时,在这两种理性标尺要求与作用下,鲁 迅也完成了对陶渊明人格的重构。而这种重构是以突显陶渊明性格中“金刚怒目”成分为其主要标志的。
陶渊明诗歌与酒
作者: 张丽杰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酒文化 
描述: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 ,其实原因并非如此 ,而是另有缘由 :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 ,以酒大量地入诗 ,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 ;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全文: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 ,其实原因并非如此 ,而是另有缘由 :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 ,以酒大量地入诗 ,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 ;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和谐后的不和谐——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
作者: 蔡觉敏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人生境界  陶渊明  和谐 
描述: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 ,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 ,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 ,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 ,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 ,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全文: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 ,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 ,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 ,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 ,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 ,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上页 1 2 3 4 5 6 ... 18 19 2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