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身处困境中的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
作者: 郭鹏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桃源理想  唐代文人 
描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唱和其诗、用其典故者层出不穷,尤其是身处困境中的文人们对桃源更具企慕之情。一方面,一些唐代文人因身经战乱
全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唱和其诗、用其典故者层出不穷,尤其是身处困境中的文人们对桃源更具企慕之情。一方面,一些唐代文人因身经战乱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个安居乐业的桃源世界自然就成了他们内心中最真切的希冀;另一方面,当黑暗的官场、坎坷的仕途与文人们傲岸的性格、正直的人品产生矛盾时,那个风景优美、快乐无忧的桃源世界同样会成为他们的企慕之所。这些都体现出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之感。
平淡后面是奇崛--简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作者: 马进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田园生活  生活中  中国文学史  东晋  饮酒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山水诗  作品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新流派田园山水诗的创始人。在人杰地灵的江南风光中出生的陶渊明,幼年时代就是一个聪明机灵、好学上进的孩子,当时就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乡里,很小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美好志愿。成年以后的陶渊明深感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在四十一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发誓永远脱离宦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新流派田园山水诗的创始人。在人杰地灵的江南风光中出生的陶渊明,幼年时代就是一个聪明机灵、好学上进的孩子,当时就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乡里,很小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美好志愿。成年以后的陶渊明深感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在四十一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发誓永远脱离宦海生涯,作一名返归大自然怀抱的隐居者。对于陶渊明来说,梦寐以求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是很不幸的。但作为后人,我们却不能不暗自庆幸,正因为东晋时代少了一个可能跃入高官
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与叶赛宁:中俄诗歌比较研究
作者: 岳凤麟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赛宁  田园生活  生活经历  十月革命  俄罗斯  陶渊明  抒情诗  比较研究  田园诗人  诗创作 
描述:诗坛巨匠曲折经历——陶、叶与农村陶渊明和叶赛宁是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与农村的关系,是他们进行田园诗创作的源泉,也是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基础。因此,让我们首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作一番回顾和考察。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全文:,陶渊明从青年时代起家境就很贫困。颜延之说他“少而贫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29岁那年(393年),因
醒与醉的沉思: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两首
作者: 余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田园  钟嗣成  陶渊明  沉思  典型人物  屈原  双调  渔父  魏晋 
描述:元人散曲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意的词:“试问屈原醒,争似渊明醉?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钟嗣成《双调·清江引》)这里是将屈原与陶渊明作为醒与醉的典型人物加以比较的。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于是我们探寻到陶渊明的大量饮酒诗,发现《饮酒》二十首中第九首和第十三首,恰好可以解释这个有趣的问题。陶渊明
全文:元人散曲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意的词:“试问屈原醒,争似渊明醉?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钟嗣成《双调·清江引》)这里是将屈原与陶渊明作为醒与醉的典型人物加以比较的。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于是我们探寻到陶渊明的大量饮酒诗,发现《饮酒》二十首中第九首和第十三首,恰好可以解释这个有趣的问题。陶渊明的这组《饮酒》诗,是他闲居田园期间“顾影独尽”后,聊以自娱的产物。其中第九首假设主、客对答,第十三首以醒者和醉者对照,借以表述两种不同的处世观念的冲突,写得亦庄亦谐,别有韵味。先看第九首: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
伤老悲志中的省思——陶渊明《杂诗》前八首析论
作者: 齐益寿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恋昔情结  伤老  陶渊明  杂诗  悲志 
描述:陶渊明《杂诗》有十二首,前八首是内容复杂、充满矛盾的一组诗:既伤老之已至,又悲志之不遂;而在伤老与悲志的情怀中,又荡漾着强烈的恋昔情结。就在伤老与悲志的熬炼下,对于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存的意义,陶渊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发现人生竟是一场无根之旅:起于“无根”,终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义又在那里?自觉
全文:、大济苍生的宏愿,已不再重要的位置。去过一种平凡自在而欢乐温馨的生活,才是生存意义之所在。在伤老与悲志的交错中,也同时荡漾着强烈的恋昔情结。此一恋昔情结,既型塑了陶渊明的性情,也是其诗文中情感与思想
评论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
全文: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归园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要的是,就其
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周璇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绩  陶渊明  接受 
描述: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本文吸收了接受美学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一些自己对文学接受的看法,即文学接受具有条件性、全面性、流动性和能动性等特性。本文拟以这几个特性为理论基础,系统研究初唐诗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王绩其人其文及其对陶渊明接受史和
全文:社会的求“真”理想,看淡生死、委运任化的生命观及其超越孤独、化孤独为自适的人生智慧。 其次,王绩对陶渊明生活方式上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他向往陶渊明式的以田和饮酒为媒介的适意为乐的生活,于是他学习陶渊明
李珥文学的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魏平英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淡泊  醇正性  自然合一  冲澹萧散 
描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陶渊明的受容以及李珥文学,对李珥的文学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研究。陶渊明(AD.365-427)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田园诗人;同时他作为生活文学者,是描写主管自然景物的田园诗的开拓者。栗谷李珥是朝鲜中宗至宣祖代(1536-1584)的文学家,与退溪李混(1501-1570)一
全文:选》;以及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归去来辞》和《归园田》,《桃花源记》进行比较。特别是对《精言妙选》的原作诗集记载的陶渊明作品进行考察,可以很清晰地发现陶渊明和李珥的文学特征以及诗歌风格上的共同点。结论
回归自然—卢梭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
作者: 阳芬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卢梭  回归自然  自然观  陶渊明 
描述: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他第一个大量并且集中地描写了自然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诗人,也是中国最享盛誉的诗人之一,在所有诗人中,无论艺术和心灵,他最接近自然。本论文旨在对比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明确西方思想及中国思想中
全文:园田》,《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文章的第三部分试图找出卢梭和陶渊明自然观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作品中,他们都热情歌颂了自然美,并且通过与自然美的对照,反衬了现实的黑暗与丑恶。他们都讴歌了自然
浅析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作者: 丁海霞  来源:读写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所谓“三农”即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关系到国民的素质、经济的发展。而研究“三农”现象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的稳定。实际上,早在我国古代的东晋末期已经有人在文学创作中涉及到当时的“三农”现象了。他就是著名的田
全文:”而选择了“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最初接触陶渊明的著作是他的散文《桃花源记》。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一个外人的视角描绘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农业社会。
上页 1 2 3 ... 52 53 54 ... 55 56 5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