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桃花源》原型地找到了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桃花源》里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你看,这不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吗?”循着张
全文::“《桃花源》里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你看,这不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吗?”循着张
陶渊明《桃花源》原型地?
作者:暂无 来源:三秦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
全文: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
追寻桃花源:也谈陶渊明的《桃花源并诗》
作者: 袁书会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佛经文体  小说 
描述:《桃花源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前人多有研究。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笔者经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异故事
全文:《桃花源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前人多有研究。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笔者经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异故事
追寻桃花源:也谈陶渊明的《桃花源并诗》
作者: 袁书会  来源: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佛经文体  小说 
描述:《桃花源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前人多有研究且认识渐趋一致。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通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 ,认为 :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 ,将这一怪异故事记载下来罢了。因此《桃花源》是一篇小说 ,其中之“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亦不宜坐实。而《桃
全文:《桃花源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前人多有研究且认识渐趋一致。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通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 ,认为 :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 ,将
世外桃源寻踪:读陶渊明《桃花源》访桃花源
作者: 黄东成  来源:翠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对联  桃花源记  隐逸诗人  桃源洞  桃源县  导游  世外桃源  陶渊明  秦人 
描述:女儿的游兴始终不减,只要读到一篇古人的游记文章,引发她的兴趣,就想去寻古探幽,循踪一游。这不,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又嚷着要去桃花源了。这天,忽然女儿风风火火跨进书房,扬着手里的报纸大声说,真把人弄糊涂了,到底哪儿才是真正的桃花源?我拿过报纸一看,果然,桃花源有四
全文:女儿的游兴始终不减,只要读到一篇古人的游记文章,引发她的兴趣,就想去寻古探幽,循踪一游。这不,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又嚷着要去桃花源了。这天,忽然女儿风风火火跨进书房,扬着手里的报纸大声说,真把人弄糊涂了,到底哪儿才是真正的桃花源?我拿过报纸一看,果然,桃花源有四
陶渊明的生活状况与《桃花源
作者: 蔡建满  来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生活状况 
描述:《桃花源》是陶渊明南村隐居生活的艺术写照,它作于义熙十四年,这一年陶渊明54岁,已经过了13年的隐居生活。《桃花源》是他以往田园诗的高度概括和归隐体验的诗意升华,是他对南村生活的一次集中的艺术反映而不是道家仙境或乌托邦,其中既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又是他以隐士心态和诗人情怀来处理人生的一个总结。
全文:《桃花源》是陶渊明南村隐居生活的艺术写照,它作于义熙十四年,这一年陶渊明54岁,已经过了13年的隐居生活。《桃花源》是他以往田园诗的高度概括和归隐体验的诗意升华,是他对南村生活的一次集中的艺术反映而不是道家仙境或乌托邦,其中既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又是他以隐士心态和诗人情怀来处理人生的一个总结。
“外人”一词应如何理解:陶渊明《桃花源》解读
作者: 岳嵩泰 宋海霞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外人” 
描述:陶渊明的《桃花源》中"外人"一词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第二次出现在"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笔者认为两处"外人"应该作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前者指的是"陌生人",而后者指的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如此理解才符合《桃花源诗并》的本意和诗人的思想境界。
全文:陶渊明的《桃花源》中"外人"一词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第二次出现在"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笔者认为两处"外人"应该作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前者指的是"陌生人",而后者指的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如此理解才符合《桃花源诗并》的本意和诗人的思想境界。
[3图]桃花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桃花源
桃花源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读《桃花源》中陶渊明的感情倾向
作者: 朱国琴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情倾向  人格德操  陶渊明 
描述:《桃花源》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最为世人传诵的一篇文章,文章试从此文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主体等方面来看陶渊明的感情倾向。
全文:《桃花源》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最为世人传诵的一篇文章,文章试从此文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主体等方面来看陶渊明的感情倾向。
上页 1 2 3 ... 5 6 7 ... 34 35 3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