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5)
学位论文(87)
报纸(33)
图书(20)
新闻(8)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1117)
人物生平 (33)
作品著述 (6)
缅怀纪念 (2)
按年份分组
2017(18)
2016(61)
2015(62)
2014(73)
2013(68)
2012(69)
2011(87)
2009(75)
2008(79)
2007(69)
2006(48)
2005(35)
2004(40)
2003(31)
2002(21)
2001(32)
2000(24)
1999(20)
1998(16)
1997(12)
1996(21)
1995(11)
1993(11)
1992(5)
1991(8)
1990(5)
1987(3)
1985(4)
1960(1)
按来源分组
九江师专学报(1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
安徽文学(下半月)(7)
西江月(6)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5)
现代语文(4)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3)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理论观察(2)
中国文学研究(2)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海南师范大学(1)
鄂州大学学报(1)
时代文学(上)(1)
时代文学·上半月(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版)(1)
内蒙古大学(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
作者: 梁广效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原因 
描述: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陶渊明虽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他隐退守拙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的归隐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
全文: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陶渊明虽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他隐退守拙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的归隐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
陶渊明隐逸情结及其现实意蕴阐释
作者: 武宏璞  来源: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理想  隐逸情结  士志于道  人格重建 
描述:陶渊明的的政治理想并非中的乌托邦,而是"仕而达,济天下"."士志于道"是历代士人的主导精神,隐逸诗人多不能超然地融入田园山水恰是"士志于道"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现代生命观的重建.
全文:陶渊明的的政治理想并非中的乌托邦,而是"仕而达,济天下"."士志于道"是历代士人的主导精神,隐逸诗人多不能超然地融入田园山水恰是"士志于道"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现代生命观的重建.
归隐是陶渊明人生旅途的斗争道路
作者: 王惠民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曲径通幽  归耕田园  田园诗派  桃花园式 
描述:东晋末年,陶渊明在彭泽县担任了八十一天县令后辞官归隐。历来对陶渊明"归隐"事件争论不休。本文拟从陶渊明"归隐"原因,归隐后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贡献以及对社会理想的追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得对陶渊明"归隐"事件的肯定褒扬。
全文:东晋末年,陶渊明在彭泽县担任了八十一天县令后辞官归隐。历来对陶渊明"归隐"事件争论不休。本文拟从陶渊明"归隐"原因,归隐后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贡献以及对社会理想的追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得对陶渊明"归隐"事件的肯定褒扬。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作者: 柯加瑜  来源: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审美观  欧阳修  生命观  生命哲学  陶渊明  文学家  价值观 
描述: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一篇而已!"是陶渊明决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
全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一篇而已!"是陶渊明决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
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解读
作者:暂无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境  陶渊明  解读  诗句 
描述:笔者认为,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抚孤松而盘桓”一句,应该将其主语理解为“景”,即当时快要落山的太阳。如此理解,诗句就刻画了一种具有深远韵味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才更符合陶渊明返身自然田园的理想和追求。
全文:笔者认为,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抚孤松而盘桓”一句,应该将其主语理解为“景”,即当时快要落山的太阳。如此理解,诗句就刻画了一种具有深远韵味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才更符合陶渊明返身自然田园的理想和追求。
试论陶渊明的隐士品格
作者: 徐燕霞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陶渊明  隐士   
描述:隐士在中国古代历代都存在,他们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激起无数学者的研究兴趣。隐士们保存了较多的美好人性,对隐士品行事迹的研究促使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人性。本文以陶渊明为隐士典型,从陶的归隐中探析其突出的隐士特征——人性之真,并略谈陶渊明由真而为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作出的牺牲给后人的启迪。
全文:隐士在中国古代历代都存在,他们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激起无数学者的研究兴趣。隐士们保存了较多的美好人性,对隐士品行事迹的研究促使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人性。本文以陶渊明为隐士典型,从陶的归隐中探析其突出的隐士特征——人性之真,并略谈陶渊明由真而为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作出的牺牲给后人的启迪。
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论
作者: 雷文彪 唐骋帆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自然化迁"  陶渊明  "真" 
描述: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在于一个"真"字,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哲学基础,他把人格之"真"与艺术之"真"完美的融为一体,陶渊明"真"美显示出来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意乡土生活的营构和死亡意识的超然解脱以及其"自然化迁"的人生境界.
全文: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在于一个"真"字,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哲学基础,他把人格之"真"与艺术之"真"完美的融为一体,陶渊明"真"美显示出来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意乡土生活的营构和死亡意识的超然解脱以及其"自然化迁"的人生境界.
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
作者: 赵建基 石咏梅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诗歌  陶渊明  审美情趣 
描述:魏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将平朴自然的"静穆"诗境与"中和适度"的"豪放"诗风巧妙地统一在其诗歌创作之中.其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看似诗人天资禀赋的自然天成,实质是体现了诗人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深刻反思,是诗人人生体验、人格凝练、人生境界的真实映照.
全文:魏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将平朴自然的"静穆"诗境与"中和适度"的"豪放"诗风巧妙地统一在其诗歌创作之中.其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看似诗人天资禀赋的自然天成,实质是体现了诗人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深刻反思,是诗人人生体验、人格凝练、人生境界的真实映照.
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
作者: 赵建基 石咏梅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诗歌  陶渊明  审美情趣 
描述:魏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将平朴自然的"静穆"诗境与"中和适度"的"豪放"诗风巧妙地统一在其诗歌创作之中。其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看似诗人天资禀赋的自然天成,实质是体现了诗人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深刻反思,是诗人人生体验、人格凝练、人生境界的真实映照。
全文:魏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将平朴自然的"静穆"诗境与"中和适度"的"豪放"诗风巧妙地统一在其诗歌创作之中。其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看似诗人天资禀赋的自然天成,实质是体现了诗人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深刻反思,是诗人人生体验、人格凝练、人生境界的真实映照。
陶渊明和谢灵运田园诗歌中的意境创造
作者: 何清  来源:首都教育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体味  情感载体  田园诗歌 
描述:同是田园山水诗人,谢灵运、陶渊明在意境创造上仍有较大不同。谢灵运将自然山水作为体悟玄理的载体,就其本质来说,他的诗仍以体悟玄理为宗旨,景物描写是玄理的形象的图解。陶渊明诗中的客观景物则是他真纯情感的载体、赤子之心的外物化,自然风景是作为作者的整个人格而出现在作品中。
全文:同是田园山水诗人,谢灵运、陶渊明在意境创造上仍有较大不同。谢灵运将自然山水作为体悟玄理的载体,就其本质来说,他的诗仍以体悟玄理为宗旨,景物描写是玄理的形象的图解。陶渊明诗中的客观景物则是他真纯情感的载体、赤子之心的外物化,自然风景是作为作者的整个人格而出现在作品中。
上页 1 2 3 ... 5 6 7 ...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