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与李白饮酒的原因探微
作者: 张雅楠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饮酒  陶渊明 
描述:饮酒诗是中国古诗题材之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将作为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意象。李白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作为自己的口号,用魂彰显自己狂放不羁的自由人格。下面将分析陶渊明与李白饮酒的原因。
全文:饮酒诗是中国古诗题材之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将作为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意象。李白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作为自己的口号,用魂彰显自己狂放不羁的自由人格。下面将分析陶渊明与李白饮酒的原因。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中)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和”,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陶渊明的失望
作者:暂无 来源:榆林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建坤桃花源,不过是陶渊明寂寞的发现。老的寂寞,在于他的理解——简单的生活、易得的幸福,却在浊世乱世中如神话般的难寻,人类本可安居的桃花源只能避世独立。老的寂寞,在于他不被理解,本该的真、本性
全文:刘建坤桃花源,不过是陶渊明寂寞的发现。老的寂寞,在于他的理解——简单的生活、易得的幸福,却在浊世乱世中如神话般的难寻,人类本可安居的桃花源只能避世独立。老的寂寞,在于他不被理解,本该的真、本性
陶渊明与琴之关系探微
作者: 张弛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陶渊明  得意忘言 
描述:陶渊明,作为东晋文人,爱好甚广,尤以、诗、琴为甚。渊明以琴适兴,以怡情,兮无量,琴可无弦。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扶素琴,追求得意忘言的“无乐之乐”;他以琴书自娱消忧,于是读书弹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他关注琴乐的教化治乱之用,倡导以琴“闲邪纳正”,以琴“导德宣情”。琴或许可以成为引导我们进入
全文:陶渊明,作为东晋文人,爱好甚广,尤以、诗、琴为甚。渊明以琴适兴,以怡情,兮无量,琴可无弦。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扶素琴,追求得意忘言的“无乐之乐”;他以琴书自娱消忧,于是读书弹琴成为日常生活中
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
作者: 张凯  来源:神州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陶渊明  叶芝  寻美经验 
描述: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
全文: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寻美经验是不会重合的。因为矛盾,生机勃勃的矛盾,大同之中必显不同。
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
作者: 张凯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陶渊明  叶芝  寻美经验 
描述: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
全文: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寻美经验是不会重合的。因为矛盾,生机勃勃的矛盾,大同之中必显不同。
“由笃实达空灵,其笃实亦空灵”——王叔岷的陶渊明研究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叔岷    陶渊明  笺证 
描述:作为陶渊明真正的解人之一,王叔岷先生的研是从陶渊明的人德、诗品进入陶渊明的诗歌研究的。王叔岷先生对前代陶渊明研究了然于心,故对诗的笺证既深入又能避免偏蔽,既周详又不流于肤浅。王叔岷先生“解”的特点:“笃实”与“空灵”并重,“笃实”为“空灵”之基础,“空灵”是对“笃实”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
全文:作为陶渊明真正的解人之一,王叔岷先生的研是从陶渊明的人德、诗品进入陶渊明的诗歌研究的。王叔岷先生对前代陶渊明研究了然于心,故对诗的笺证既深入又能避免偏蔽,既周详又不流于肤浅。王叔岷先生“解”
上页 1 2 3 ... 5 6 7 ...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