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艺术的主题母题研究——以陶渊明“归隐”主题为例
作者: 杨洋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艺术  母题  主题  陶渊明归隐 
描述:在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题材是艺术家屡次选择的,表现为不断地围绕这一题材再创造出艺术作品以表现特定的指向,题材因而具有了主题的意义。为了保证主题的表现力和识别度,往往会选取相同的关键母题进行再创作,但不同背景、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多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呈现出不同,这些不同便体现在作品的母题选取和结构构
全文:题材、情节叙事与非情节叙述等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陶渊明轶事题材检验母题与主题表达的开放性,对研究内容加以深化和推衍。通过艺术主题母题的分析,以探讨艺术史研究范围内的一个变迁曲径和叙述分析模式。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考论
作者: 高智  来源: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大贡献  隐逸诗人  陶渊明  特殊形态 
描述:钟嵘《诗品》品,谓其为“隐逸诗人之宗”,这个身份定位在六朝并未得到确认,对其评价,多为“隐士”与“田园诗人”。究其原因,这和陶渊明隐逸特殊形态有关。陶渊明辞官归耕,不入莲社,与佛道关系疏离,少在征
全文:钟嵘《诗品》品,谓其为“隐逸诗人之宗”,这个身份定位在六朝并未得到确认,对其评价,多为“隐士”与“田园诗人”。究其原因,这和陶渊明隐逸特殊形态有关。陶渊明辞官归耕,不入莲社,与佛道关系疏离,少在征
汪精卫之陶渊明人格论探析
作者: 刘中文  来源: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探析  陶渊明  人格论 
描述:汪精卫的《读随笔》堪为论经典之作。汪精卫认为,公有“人心良而风俗淳”的志向、有“伯夷之清”的胸次、有“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汪氏着力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剖析,以论证其“公为百世之师”的论断。汪精卫接受最为深刻的是陶渊明身上的“义”。公之“义”作为一种文化原初力,是汪精卫文化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全文:汪精卫的《读随笔》堪为论经典之作。汪精卫认为,公有“人心良而风俗淳”的志向、有“伯夷之清”的胸次、有“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汪氏着力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剖析,以论证其“公为百世之师”的论断
汪精卫之陶渊明人格论探析
作者: 刘中文  来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探析  陶渊明  人格论 
描述:汪精卫的《读随笔》堪为论经典之作。汪精卫认为,公有“人心良而风俗淳”的志向、有“伯夷之清”的胸次、有“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汪氏着力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剖析,以论证其“公为百世之师”的论断。汪精卫接受最为深刻的是陶渊明身上的“义”。公之“义”作为一种文化原初力,是汪精卫文化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全文:汪精卫的《读随笔》堪为论经典之作。汪精卫认为,公有“人心良而风俗淳”的志向、有“伯夷之清”的胸次、有“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汪氏着力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剖析,以论证其“公为百世之师”的论断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图)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摘自《先贤与中国》,刘小川著,作家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有删节推荐理由:民族的先贤们为什么活得精彩?什么是人的深度生存?什么是人的多样化?什么是低沸点、足以持续万年的美好生活?著名作家刘小川创造性地使用史学、文学、现象、人类、心理学等手段,深入解读先贤故事,分类提炼先贤特质,用中国先贤的生命
全文:摘自《先贤与中国》,刘小川著,作家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有删节推荐理由:民族的先贤们为什么活得精彩?什么是人的深度生存?什么是人的多样化?什么是低沸点、足以持续万年的美好生活?著名作家刘小川创造性地使用史学、文学、现象、人类、心理学等手段,深入解读先贤故事,分类提炼先贤特质,用中国先贤的生命
论萧统对陶渊明和谢灵运接受的比较
作者: 郑超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陶渊明  萧统  接受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开我国一代田园诗和山水诗诗风的先驱,而后人对其接受却大有差异。南朝梁以前,人们更青睐于谢的作品。梁太子萧统却对二人同样推崇,《文选》虽选录谢的作品四十篇,选录的作品仅有九篇;但他亲自为编集、作序、立传,一手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萧对于谢二人接受出现反差,主要受魏晋时期的文
全文: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开我国一代田园诗和山水诗诗风的先驱,而后人对其接受却大有差异。南朝梁以前,人们更青睐于谢的作品。梁太子萧统却对二人同样推崇,《文选》虽选录谢的作品四十篇,选录的作品仅有九篇;但他
作为儒家思想家的陶渊明:论罗伯特的陶渊明研究
作者: 董铁柱  来源:国际汉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论语》儒家  罗伯特  魏晋 
描述:陶渊明历来被视为一个诗人,但是美国学者罗伯特(Robert Ashmore)认为,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其诗歌从本质而言是对《论语》和孔子思想的一种诠释。这一观点不仅对理解陶渊明的诗歌提供了新的角度,而且凸显了魏晋思想形成过程中儒家思想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并彰显
全文:陶渊明历来被视为一个诗人,但是美国学者罗伯特(Robert Ashmore)认为,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其诗歌从本质而言是对《论语》和孔子思想的一种诠释。这一观点不仅对理解陶渊明的诗歌提供了新的角度,而且凸显了魏晋思想形成过程中儒家思想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并彰显了哲理诗在魏晋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陶渊明诗歌文学意象英译对比研究
作者: 戴星辰 王孝存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诗歌  陶渊明  意象 
描述:诗歌翻译中,由于意象在传意和构境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中包含的众多的文化元素,意象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和困难。陶渊明诗歌由于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其中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中西方都不乏陶渊明诗歌的英译本。本文从诗中统计出诸多意象以及意象的中西方翻译方法,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
全文:,中西方都不乏陶渊明诗歌的英译本。本文从诗中统计出诸多意象以及意象的中西方翻译方法,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探讨中西方对诗意象的翻译方式的偏向及原因。
超越从复归开始 ——陶渊明与"小王子"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陆雯洁  来源:北方文学(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遁世观念  超越  陶源明"小王子"  复归 
描述: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与圣艾修伯里笔下的"小王子",这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却拥有着同样的心灵复归的旅程.陶渊明历经五仕五隐,最终回到了自己挚爱的田园;而小王子走遍了各样的小行星,最终仍然选择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这不仅是他们肉身的回归,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状
全文: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与圣艾修伯里笔下的"小王子",这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却拥有着同样的心灵复归的旅程.陶渊明历经五仕五隐,最终回到了自己挚爱的田园;而小王子走遍了各样的小行星,最终仍然选择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这不仅是他们肉身的回归,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实现和对于现实的超越.
超越从复归开始——陶渊明与“小王子”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陆雯洁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遁世观念  超越  “小王子”  陶源明  复归 
描述: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与圣艾修伯里笔下的“小王子”,这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却拥有着同样的心灵复归的旅程。陶渊明历经五仕五隐,最终回到了自己挚爱的田园;而小王子走遍了各样的小行星,最终仍然选择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这不仅是他们肉身的回归,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状
全文: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与圣艾修伯里笔下的“小王子”,这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却拥有着同样的心灵复归的旅程。陶渊明历经五仕五隐,最终回到了自己挚爱的田园;而小王子走遍了各样的小行星,最终仍然选择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这不仅是他们肉身的回归,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实现和对于现实的超越。
上页 1 2 3 ... 5 6 7 ...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