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作者: 赵雪梅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美学思想  精神生态  陶渊明  诗意栖居 
描述: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体裁。陶渊明是魏晋独具风流的人物,
全文:所提倡的“生态中心主义”的典型文本。陶渊明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为“顺应自然”、“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在自然中寻求人生的安顿,这是陶渊明带给我们的生存智慧,同时也是我们
诗意的生存与陶渊明
作者: 罗宜家 刘润芳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德国浪漫派  陶渊明  诗意 
描述:诗意的生存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论者多是就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立论申说,而笔者则将其视为德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点,纵向地追溯其源流,横向地探寻其同道,说明诗意的生存是中西诗哲的共同追求,并不属于某一个人。在德国,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派的理想,它由施勒格尔、诺瓦利斯奠立,后经荷尔德林,特别是海德
全文:及意义,后者则指向自我生命的实现方式。其实质是通过"诗",把人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以实现对永恒的追求。它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对美好未来的企望,包括完善的人、完善的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在中国
陶渊明诗中“飞鸟”形象浅探
作者: 尚伟芳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飞鸟  陶渊明  意象 
描述:“飞鸟”是陶渊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它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展示着诗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勾勒出了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打开诗人心扉的一把钥匙。 “鸟”是中国历代古典诗歌意象群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的积淀逐渐完善丰满起来的。
全文:,书写生活,折射出诗人一生追寻与求索的心路历程。 陶渊明是中国诗人里边最有思想性的诗人,也是内心最为平静的一个诗人。可是他不是单纯的平静,他是经过许多心灵的矛盾冲突之后才平静下来的。“飞鸟”以一种鲜活生命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差异
作者: 吕吉瑛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诗歌  自然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社会客体  精神境界  自然诗  差异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
全文:》)的非功利的抱朴含真的精神境界。这里的“自然”不是一个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以人格行为期待为核心的善于本性天真和委运任化的观念。因此,在陶诗中,“天”往往是诗人对“自然”的另一种表述。于外,是“天道”、“天运”、“天命”的客观存在;于内,是“乐天”,“顺化”和“任真”的生命取向。
陶渊明种菜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智慧(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王清铭 陶渊明好不容易当上了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
全文:”,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消息传到陶渊明耳中的时候,他愣了很久,感慨地说:“人们说玩物丧志,还真的如此。种菜是娱乐,不小心就成了‘愚乐’了。很多时候,人的堕落不是有意识的,往往从无意中开始
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
作者: 王景龙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情结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星空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在我国乃至国际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作为一代杰出文人,他和其他中国古代封建文人一样具有着浓浓的政治情结。他自幼在家庭熏陶、地域学风浸染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加之动乱时代的洗礼,青少年时期就形成了大济苍生、建功立业的四海猛志。为了实现他的远大理想,陶渊明经过了十
全文:如椽的笔端,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或感叹生命短促,功业无成;或忧心国事,关心世事;或高唱君子固穷;或赞美田园风光;或曲折隐含,或秉笔直书,表达了他难以释怀的政治情结。最终,他创造出了“桃花源”这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赏析陶渊明《杂诗·其-》
作者: 郭艳萍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在晚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诗人回首自己
全文:。”诗人感叹韶光易逝,这正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国藩也告诫人们:“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不会再回头。生命有限,能够把握的,就是
第十三讲 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
作者: 何永康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何永康 “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人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八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人,来自自然。大自然的绿色,凝成了人的某些本能和基因。人的祖先是猴子,
全文:的生活。从猿到人,是生命的进步;但每一次进步(特别是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使“人”离“猿”愈远,离“自然”愈远。这是一个难解的矛盾。劳动使人为“人”,并不断创造着一切,这种创造又往往反过来破坏着自然,损伤
上页 1 2 3 ...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