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素心·猛志·悲慨:论陶渊明人格与文风之关系
-
作者:
蒋文燕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猛志 超越精神 陶渊明 悲慨 素心
-
描述:"素心"、"猛志"与"悲慨"是陶渊明人格境界的三个侧面,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定使诗人在面对现实"悲慨"时,仍保有浓厚的赤子情怀。这使得陶诗的诗风在平淡自然之外,还具有豪放劲直、悲慨沉郁的特点。而陶渊明人格与文风三个侧面的一致内涵则是"傲然自足"的自由意志,诗人以此蔑视苦难、超越苦难。
-
全文:"素心"、"猛志"与"悲慨"是陶渊明人格境界的三个侧面,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定使诗人在面对现实"悲慨"时,仍保有浓厚的赤子情怀。这使得陶诗的诗风在平淡自然之外,还具有豪放劲直、悲慨沉郁的特点。而陶渊明人格与文风三个侧面的一致内涵则是"傲然自足"的自由意志,诗人以此蔑视苦难、超越苦难。
-
海外读陶之“去偶像”:从冈村繁《陶渊明新论》到田晓菲《尘几录》
-
作者:
姚旭峰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外汉学 田晓菲《尘几录》 冈村繁《陶渊明新论》 陶渊明
-
描述:冈村繁《陶渊明新论》和田晓菲《尘几录》皆为海外研究陶渊明著作。前者旨在打破"偶像",揭示一个"世俗的陶渊明",后者则梳理陶渊明传播史和手抄本文化,并通过异文研究和文本细读,指出了一个较之传统体认更丰富的陶诗世界。
-
全文:冈村繁《陶渊明新论》和田晓菲《尘几录》皆为海外研究陶渊明著作。前者旨在打破"偶像",揭示一个"世俗的陶渊明",后者则梳理陶渊明传播史和手抄本文化,并通过异文研究和文本细读,指出了一个较之传统体认更丰富的陶诗世界。
-
陶渊明辞赋中的出世与入世
-
作者:
张永康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辞赋
-
描述: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
全文: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
委心任去留: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儒道矛盾情结
-
作者:
李欢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陶渊明 矛盾 儒家
-
描述: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后,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在东晋这个苦闷的时代,他的儒家思想难以实现。陶渊明虽最终选择归隐,但心中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归去来兮辞》,来看陶渊明身上的儒道冲突。
-
全文: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后,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在东晋这个苦闷的时代,他的儒家思想难以实现。陶渊明虽最终选择归隐,但心中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归去来兮辞》,来看陶渊明身上的儒道冲突。
-
金初文学之陶渊明接受:以宇文虚中、蔡松年为中心
-
作者:
张小侠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初文学 蔡松年 古代文学 陶渊明接受 宇文虚中
-
描述:对一个诗人或一部作品的接受,是后世读者对前代作家的继承和发展、积淀和突破,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可以说是全面接受.陶渊明质性自然的本性正契合了金代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金初文人的客观追求,陶渊明的诗歌对金初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中心,探讨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
-
全文:对一个诗人或一部作品的接受,是后世读者对前代作家的继承和发展、积淀和突破,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可以说是全面接受.陶渊明质性自然的本性正契合了金代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金初文人的客观追求,陶渊明的诗歌对金初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中心,探讨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
-
金初文学之陶渊明接受:以宇文虚中、蔡松年为中心
-
作者:
张小侠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初文学 蔡松年 古代文学 陶渊明接受 宇文虚中
-
描述:对一个诗人或一部作品的接受,是后世读者对前代作家的继承和发展、积淀和突破,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可以说是全面接受。陶渊明质性自然的本性正契合了金代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金初文人的客观追求,陶渊明的诗歌对金初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中心,探讨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
-
全文:对一个诗人或一部作品的接受,是后世读者对前代作家的继承和发展、积淀和突破,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可以说是全面接受。陶渊明质性自然的本性正契合了金代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金初文人的客观追求,陶渊明的诗歌对金初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中心,探讨金初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
-
论金代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以蔡松年为例
-
作者:
于东新 石迎丽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与人格 蔡松年 陶渊明接受 金代文学
-
描述:金代文学的陶渊明接受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取向,而蔡松年之陶渊明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金源文坛陶渊明接受的主要方向。概而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陶诗艺术的接受,即在平和淡远诗境、清新朗澈风格以及自然率真语言等方面,蔡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对陶渊明人格思想的追求,蔡氏或对陶高尚人格的倾慕,或对陶
-
全文:金代文学的陶渊明接受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取向,而蔡松年之陶渊明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金源文坛陶渊明接受的主要方向。概而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陶诗艺术的接受,即在平和淡远诗境、清新朗澈风格以及
-
苦痛的幻想:陶渊明《桃花源记》重读
-
作者:
陈国安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幻想 桃花源记 梁启超 痛苦 消解 陶渊明 入仕 现实世界 自然
-
描述:陶渊明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时年过不惑,已决意归隐,这句话好像是自己给自己寻找归隐的根据,用这句话把自己的仕进之路"堵上",然后便开始心安理得的归隐生活了.从入仕到归隐,前后十多年,陶渊明身心饱尝苦痛.为了消解这种苦痛,归隐是陶渊明似乎唯一可做的选择了,回到山林自然,本性释放了,心灵的苦痛也渐
-
全文:陶渊明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时年过不惑,已决意归隐,这句话好像是自己给自己寻找归隐的根据,用这句话把自己的仕进之路"堵上",然后便开始心安理得的归隐生活了.从入仕到归隐,前后十多年,陶渊明身心饱尝苦痛.为了消解这种苦痛,归隐是陶渊明似乎唯一可做的选择了,回到山林自然,本性释放了,心灵的苦痛也渐渐地平复了.然而,归隐后第三年(408年)三月,他家遭大火,生活的苦痛陡然变本加厉地贴近,心灵的平静与生活的苦痛向不同的方向拉扯、撕咬着陶渊明.
-
放浪形骸其外 谨守规矩其中:陶渊明《闲情赋》主题解读
-
作者:
王海鹏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闲情赋》是陶渊明诗文中仅有的一篇表现爱情生活的作品,赋作完整地叙写了主人公对理想中美人的追求过程。其间表现出的绮靡柔情、缠绵爱恋、深切思慕,将陶渊明以往简素淡泊的文风淹没已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位隐逸君子对爱情热烈而执著的追求和充溢在心灵深处蓬勃的生命激情。 一、主人公对美人大胆、热烈、执著的追
-
全文:这位隐逸君子对爱情热烈而执著的追求和充溢在心灵深处蓬勃的生命激情。 一、主人公对美人大胆、热烈、执著的追求过程充满了“真”之美 作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真”在《闲情赋》中是贯穿始终的。
-
[0图]陶渊明诗文集 共4册
-
作者:
陶渊明 来源:扬州:广陵书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替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
-
全文: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替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逐渐视仕途如棘途,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同时,魏晋以来玄学勃兴、玄言诗
上页
1
2
3
...
7
8
9
...
17
18
1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