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
作者: 董小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意境  质朴  哲理  静穆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其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思潮则异常活跃,玄学清淡的思想占据上风,并影响到此时的文学创作。陶渊明是这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产儿”,他用真性情、真人格写焕发出来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全文: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其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思潮则异常活跃,玄学清淡的思想占据上风,并影响到此时的文学创作。陶渊明是这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产儿”,他用真性情、真人格写焕发出来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论鸟意象的变化与陶渊明思想的转变
作者: 赵蓉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思想  意象   
描述:鸟在历代文人笔下皆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一是追求宏大的理想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意象;一是选择退隐避世的自由空间,是疏离主流群体的自由回归悠然自得的意象。两种鸟的原型意象,在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他从入仕为官到退隐田园之思想转变,可以用他诗中鸟意象的变化一以贯之。
全文:鸟在历代文人笔下皆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一是追求宏大的理想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意象;一是选择退隐避世的自由空间,是疏离主流群体的自由回归悠然自得的意象。两种鸟的原型意象,在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他从入仕为官到退隐田园之思想转变,可以用他诗中鸟意象的变化一以贯之。
关于陶渊明“回归”主题的文化阐释
作者: 方顺贵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互构  显在回归  人格美  终极回归  回归  隐在回归 
描述:回归是陶渊明诗歌的一大主题,它包括有机统一的三个层次:显在的、隐在的、终极的。归是陶诗之骨从文化的角度阐释陶渊明回归的深层涵义。可以看出,只有对“屋”的双重的文化内涵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读出陶渊明归于其居的深层意味。陶渊明的回归是儒道互构的,是亦儒亦道的,使得晋人在人格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同质。他们完成
全文:归于其居的深层意味。陶渊明的回归是儒道互构的,是亦儒亦道的,使得晋人在人格精神上获得了某种同质。他们完成了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统一:人格美因自然美而显,自然美因人格美而彰,二者是一种同质异构的关系。魏晋时期既是人格自觉的时代,又是山水自觉的时代。
老庄思想和隐逸文学——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的比较为中心
作者: 赵莹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逸思想  隐逸生活  隐逸文学 
描述: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
全文: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上都被称为“乱世”,为了避乱,文人们放弃世俗生活,而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当时的...
《陶渊明诗话》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
作者: 崔日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陶诗  阐释  《陶渊明诗话》  接受 
描述:本文通过对的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以此认识目前普遍共认的陶诗之价值和地位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而形成的.本文大体上分三层展开论述关于的版本和体例;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中论及的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其中,'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又分三层论述:陶诗的风格;陶诗的风格与后代诗人风格之比较;对陶诗的接受
全文:争的焦点.其中,'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又分三层论述:陶诗的风格;陶诗的风格与后代诗人风格之比较;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历代以来的演变.'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分四层论述:关于陶诗思想属于道家还是儒家之争;关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由之争;关于题年号和题甲子之争;个别陶诗真伪之辨.
何为“大隐”——析阮籍、嵇康、陶渊明之隐逸
作者: 董淑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  隐逸  嵇康  阮籍 
描述:中国魏晋时期政权不稳,朝代更替频仍,玄学老庄之学大盛,知识分子个性生命意识觉醒,他们鄙弃传统的束缚人性自由的儒家道德规范,甘愿退避名利场选择隐逸生活。阮籍隐于朝、嵇康隐于市而陶渊明隐于林。相比较而言,阮籍隐于朝市最接近于权贵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与当权者有着诸多年连,受到庇护的同时威逼也同样
全文:,需要时时处处谨遵“谨慎”的处事原则,个性自由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并最终获罪被斩;只有陶渊明远离官场杂事,归隐山林,身心和谐地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精神上的超脱。所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于山林的方式才堪称为“大隐”。
仕隐·生死:陶渊明的心结
作者: 李雅玲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仕隐  生死  陶渊明  郭象玄学 
描述:提到陶渊明,人们心目中便会出现一个飘逸旷达的隐者形象。但陶渊明实际上曾经五次踏入仕途,如此仕隐不定,可见仕隐在他心中是怎样一个纠缠不清的心结了。最初陶渊明是以“心远地自偏”的超越方式来作为自己出仕的理论依据。但是每次踏进仕途他都感到“为人所羁”。因为这种超越方式在理论上虽然十分高妙,真正实现之就困难
全文:田园就是对“有待逍遥”的践履。他的“待”就是田园。陶公虽然不以得失祸福为怀,“不慕荣利”,潇洒旷达,却不能对死生不动心,这是他的另一个心结。这是与魏晋时期文人恋生的思潮一致的。陶渊明对生命的消亡十分
《陶渊明诗话》分析
作者: 崔日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陶诗  阐释  《陶渊明诗话》  接受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话》的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以此认识目前普遍共认的陶诗之价值和地位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而形成的。本文大体上分三层展开论述:关于《陶渊明诗话》的版本和体例;《陶渊明诗话》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陶渊明诗话》中论及的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其中,“《陶渊明诗话》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
全文:。“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分四层论述:关于陶诗思想属于道家还是儒家之争;关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由之争;关于题年号和题甲子之争;个别陶诗真伪之辨。
陶淵明與魏晉風流之研究
作者: 陳燕玲  来源: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魏晉風流,是魏晉時期十分鮮明的時代精神和社會面貌。所謂的「魏晉風流」,在本文中,根據史書典籍的記載與歸納分析,認為它是魏晉名士所追求的一種美,這種美,是包括外在美與內在氣質外顯的精神美,同時,這種超逸的美感,又深具魅力與影響力,形成人人爭先模仿的普遍風潮,然而,魏晉這股風流的形成,實與各種學術思潮、
全文:風流,是整體表現趨於和諧、超逸、閒雅、情真、豁達與自然,同時,再與阮籍、嵇康、謝安這三位魏晉風流精神的主要領導者相較,如此是為了彰顯出陶淵明的風流,是魏晉風流中最優秀的代表者,也就是最得魏晉風流之真髓
上页 1 2 3 ...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