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
描述:唐代以来,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他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陶渊明摆脱了玄言诗过份“文化”的不足,
-
全文:。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陶渊明摆脱了玄言诗过份“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具有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
-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
-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于一身 ,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 ,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 ,那就是 :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 ,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高建新
-
描述: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
-
全文:。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
描述: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 ,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 ,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
-
全文: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 ,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 ,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 ,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 ,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
-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
-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于一身,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兼析陶渊明的诗
-
作者:
张世英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者 传统形而上学 陶渊明 客体 思维 思想模式 现实存在物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基础存在论
-
描述: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
-
全文: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形而上学不仅研究存在者,而且研究非存在者即“无”,“无”是科学所永远达不到的。而“无”之发现,全赖于“此在”,赖于人。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和他的哲学的诗意,使他和中国具有道家思想的诗人陶渊明十分接近,二者的哲学皆属于追求“本真状态”的超然哲学范畴,但又有不同之处。
-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
-
作者:
邓小军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品节 陶渊明 颜延之 《陶徵士诔并序》
-
描述: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认识陶渊明的人描写陶渊明的唯一今存文献,具有珍贵的历史、思想和文学价值。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延之内心同情东晋、痛愤刘裕篡弑,因此能同情地了解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品节。颜《诔》“有晋徵士陶渊明”的称谓,表达了陶渊明认同晋朝、是晋遗民,不认可刘宋、拒绝与刘宋合作的事实;“靖
-
全文: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认识陶渊明的人描写陶渊明的唯一今存文献,具有珍贵的历史、思想和文学价值。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延之内心同情东晋、痛愤刘裕篡弑,因此能同情地了解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品节。颜《诔》“有晋徵士陶渊明”的称谓,表达了陶渊明认同晋朝、是晋遗民,不认可刘宋、拒绝与刘宋合作的事实;“靖节徵士”的谥号,表达了陶渊明坚守晋遗民的政治节操。颜《诔》记述了陶渊明对刘宋政权政治无道的判断,描写出了陶渊明澹泊心、自由心彻底觉悟的形象,艰苦地从事躬耕和编织以维持生活的形象,以及密切关注现实政治,告诫朋友直言不讳的形象。
-
说“九品混通”——附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作者:
张尚谦 张萍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户调式 比 比照与折算 户品制 户样和赋税额样 依样定户上下 九品混通 混通
-
描述:“九品混通”是西晋赋税的征收方法,与户分九等的户品制和《户调式》相互协调、配合。《户调式》,赋税的“标准样”,包括一个“一夫一妻占田百亩”的“户样”,即“标准户”,以及“标准户”交纳百亩之半的赋税额而构成的“赋税标准额样”: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标准样”是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依样”定户
-
全文:。陶渊明借用“五斗米”这一广为流行的术语来比喻县令薪俸的不足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说“不为当一个小小县令,拿那么一点薪俸而向乡里小人折腰”。
-
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论左思、陶渊明的咏诗史
-
作者:
房聚棉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式主义 性情 陶渊明 诗史 古人 左思 咏史诗 不良影响
-
描述:两晋时代的左思与渊陶明的咏史诗与以前的咏史之作有很大差别,它们既不单纯咏史,又能摆脱两晋时代形式主义及玄言诗风的不良影响,而是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在思想内容上,左、陶的咏史诗或抒发怀抱,或刺世讽时,或颂扬古代英雄豪杰以寄慨,名日咏史实则咏怀。在艺术形式上,左、陶的咏史诗也与前代的同题作品大异其趣,
-
全文:两晋时代的左思与渊陶明的咏史诗与以前的咏史之作有很大差别,它们既不单纯咏史,又能摆脱两晋时代形式主义及玄言诗风的不良影响,而是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在思想内容上,左、陶的咏史诗或抒发怀抱,或刺世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