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的乐土情结
作者: 王友文  来源: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成阶段  桃源  《归去来兮辞》  理想社会  天道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晚年创作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彼岸世界 
描述:陶渊明晚年创作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历代各家议论,仁智互见,纷纭杂陈。陶渊明构想的那个“桃源社会”,无疑是产生这一巨大魅力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学人们对“桃花源理想”产生的本源尤为注目,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桃源理想的产生,决不是“向壁虚构,凭
全文:陶渊明晚年创作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历代各家议论,仁智互见,纷纭杂陈。陶渊明构想的那个“桃源社会”,无疑是产生这一巨大魅力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学人们对“桃花源理想”产生的本源尤为注目,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桃源理想的产生,决不是“向壁虚构,凭空臆造”的结果,而是渊源有自,有迹可求的。有人认为,它是在儒道理想与“无君论”的基础上参悟的;有人主张,它是陶渊明从躬耕实践、劳动甘苦中萌发、提炼出来的。当然,这些议论都是卓有见地的,正确的。但是若仅止于此,则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在引发桃源理想的诸多因素中,还有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未被论及,或稍有所涉却语焉不详,那就是陶渊明向往乐土的情结。忽略了这一点,对桃源理想的探究就不可能追本溯源,觅得真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探讨寻绎一番。 纵览现存的陶渊明的诗文作品,我们发现,乐土情结不但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始终搏动在他的心海中,令他梦牵魂绕,如痴如醉。大体说来,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生成、发展和定型。 一、追慕上古的生成阶段。29岁以前的陶渊明正处在东晋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时期,他
陶渊明生命情调之现代通识意涵
作者: 夏健文  来源:光武国文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赤子之心  生命实践  艺术人生  陶渊明  生命情调  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 
描述:通識教育之目的即在喚起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建立個體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以及發展個體自我之價值觀體系,激發其對所處的人文及自然環境產生互爲主體的認識與關懷。作爲喚起人的自我主體意識之覺醒的通識教育,正是中國傳統以來全人教育的理念。 歷來對陶淵明質樸自然的人格與詩風,雖常論及,但卻忽略或未正視陶
全文:通識教育之目的即在喚起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建立個體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以及發展個體自我之價值觀體系,激發其對所處的人文及自然環境產生互爲主體的認識與關懷。作爲喚起人的自我主體意識之覺醒的通識教育,正是中國傳統以來全人教育的理念。 歷來對陶淵明質樸自然的人格與詩風,雖常論及,但卻忽略或未正視陶淵明生命情調的現代意義。本文旨在從通識教育的角度,探討陶淵明生命情調所呈顯豐富而多面向的現代通識意涵。陶淵明以儒道安身立命、兼取各家之長,任真自得以求自我實現的生命情調,展現了人主體意識的覺醒;以生命實踐的智慧,享受藝術人生的優美情操,以及保有真誠的赤子之心,呈現出人之所以爲人尊貴之處,凸顯出入可以挺立心志,自作主宰的豐富通識意涵。 無論是對教育活動的主體-受教育者,或是往往封閉在自我學術象牙塔中,從事窄而深專業研究的教育者,在今天過度強調「人」以外的邊際效用,功利主義掛帥的教育觀念心態,大學靈魂「教育主體性」有淪喪的危機情形下,陶淵明的生命情調,提供了相當的省思空間與學習典範。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可以不辞官吗
作者: 王军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时期  散文  陶渊明  辞官  魏晋 
描述: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抒情小品尤为卓越,涌现出大量写心述志的佳作,《归去来兮辞》即为其中之一。“单元说明”中说:《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属内容浅显、篇幅较短的文言自读课文,教师略作点拨即可。因此,我在课前介绍了魏晋政治背景和陶潜个人文学成就的概况,安排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学课文,准
全文: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抒情小品尤为卓越,涌现出大量写心述志的佳作,《归去来兮辞》即为其中之一。“单元说明”中说:《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属内容浅显、篇幅较短的文言自读课文,教师略作点拨即可。因此,我在课前介绍了魏晋政治背景和陶潜个人文学成就的概况,安排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学课文,准备上课集体交流心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学生读罢,我目视全场,由衷赞叹道:“好文章!音节响亮而寄意潇洒,难怪北宋大家欧阳修称赞此文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座中谁能率先谈谈自己阅读此文的体会或疑惑?”有备而来,马上有学生自告奋勇:“老师,有文章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句有深刻寓意,具体说寓的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知来者之可追’一句中的‘来者’是指事(归隐)还是指物(未来的光阴)?‘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注解上注的是指‘行人’,我看好像不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明确地提出乐天知命的思想,我们是否可将它看成这篇文章的消极之处?”我依惯例,对此笑不作答,只是耐心地引导着左边的学生回答右边的问题,后面的学生质疑前面的观点,教室里面洋溢着讨...
寻世外桃源:读陶渊明《桃花源记》访桃花源
作者: 黄东成  来源:太湖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寻世外桃源》  随笔  散文 
描述:女儿的游兴始终不减,只要读到一篇古人的游记文章,引发她的兴趣,就想去寻古探幽,循踪一游。这不,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又嚷着要去桃花源了。这天,忽然女儿风风火火跨进书房,扬着手里的报纸大声说,真把人弄糊涂了,到底那儿是真正的桃花源?我拿报纸一看,果然,桃花源有四五处,有说它在湖南武陵桃源县,有说它
全文:女儿的游兴始终不减,只要读到一篇古人的游记文章,引发她的兴趣,就想去寻古探幽,循踪一游。这不,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又嚷着要去桃花源了。这天,忽然女儿风风火火跨进书房,扬着手里的报纸大声说,真把人弄糊涂了,到底那儿是真正的桃花源?我拿报纸一看,果然,桃花源有四五处,有说它在湖南武陵桃源县,有说它在江西庐山下,有说它在浙江天台,有说它在安徽黟县,也有说它在皖南祁门县……,真可谓“春来遍地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我笑着直摇头,现在旅游业兴旺,各地都有风景区,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借古人名人效应招揽游客,时下兴文化热,只要跟桃花源搭上点关系,谁会不拿陶渊明的招牌来提高文化档次?据悉,全国已有八个省区分属的十处地方都自称是当年陶渊明到过的桃花源了。不管它,我们就认定湖南桃源县吧。纵然没有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人,也不会不知道“世外桃源”这句成语,而这句成语,就是来自《桃花
手法相同,目的各异——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诗人陶渊明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诗篇的比较研究
作者: 宋启安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篇  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  手法  civil  中国诗  陶渊明  reality  Chinese  比较研究 
描述:本文对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分析了两位诗人作品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认为华兹华斯是受罗素(J.J.Rouseau)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欧洲
全文:本文对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分析了两位诗人作品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认为华兹华斯是受罗素(J.J.Rouseau)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欧洲当时的物质文明进步带来的某些社会、经济变化的怀疑和不满,梦想以回归自然来避免人类的异化。而陶渊明则是受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中国当时的封建等级社会及腐败政治的反抗,以及消极的独善其身的避世态度。 自然崇拜是两位诗人表达其思想感情的相同的手法,但却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其相同之处正显示了人类的不满足于现实,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共性,而其不同之处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论陶渊明的乐境
作者: 李洪彬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陶渊明  乐境 
描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辞赋成就也很高。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是陶渊明超凡脱俗的文笔、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从未因时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
全文: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辞赋成就也很高。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是陶渊明超凡脱俗的文笔、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从未因时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追求自由、自然、和谐,在他笔下,创造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生活的乐境,这种生存状态也正是很多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本文着重考察陶渊明诗文中叙述的乐境,以此进入陶渊明的思想世界,探讨其津津乐道的理想生活。正文主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简单介绍陶渊明生平及其超然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探讨陶渊明的乐境。陶渊明诗文中的读书、著文、赋诗之乐,弹琴之乐,饮酒之乐及以田园生活为中心的自然之乐,构成了陶渊明的乐境。第三部分论述陶渊明的乐境的现代价值。对简单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谐平等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论日本汉学家冈村繁对陶渊明的研究
作者: 孙建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仕  冈村繁  陶渊明  隐逸  研究特点 
描述: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
全文: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和被创造性解读或误读,通过对话拓展视野,在碰撞与交流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陶渊明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冈村繁《陶渊明新论》的基本论点以及本文的分析策略。第一章概述二十世纪日本学界陶渊明研究概况和成果,介绍冈村繁先生的学术道路和主要学术成果,兼及日本陶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走向,意在梳理冈村繁陶学研究的个人学术背景和日本汉学研究的宏观背景。第二章在研读相关史料、陶渊明诗文和冈村繁论著的基础上,就冈村繁先生对陶渊明诗文的误读和曲解、陶渊明评价中存在的局限和错误作深入辨析,对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系统评述和富于思辨性的批判。第三章从先立后证的预设评价、个人的主观性在论证中的放大、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冈村繁先生陶渊明研究...
回归自然---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哲学
作者: 黄珊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梭罗  陶渊明  自然  哲学  回归 
描述: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外历史上有不少人对自然作过了极大的关注或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他们形式多种多样:有人以诗文来赞美自然风光,有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山林田园中体验自然的美好,有人把自然作为反抗社会的手段,今天的人们还提倡环境保护来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尽管形式各异,但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这样努力的目的
全文: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外历史上有不少人对自然作过了极大的关注或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他们形式多种多样:有人以诗文来赞美自然风光,有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山林田园中体验自然的美好,有人把自然作为反抗社会的手段,今天的人们还提倡环境保护来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尽管形式各异,但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这样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渊明和亨利·大卫·梭罗虽然在时代、国度和文化背景上均相距甚远,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崇尚自然的思想。而我们可以从这种思想得到启迪,找到一个新的角度、一种新的方法,沿着前人探究人与自然的道路走得更远一些、更深入一点。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与梭罗的人生哲学的核心。深深受到自然美的吸引,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归隐的方式去贴近自然。在回归自然的过程当中,他们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人生哲学,并将这种以自然为本的哲学贯穿到人生的各个层面。 他们笔下的自然并非简单的指“自然界”,而是指内心的一种自在的状态,含有自由的意味,并指人的本性,还是一种他们信奉的人生法则。因此,他们的写作是自然的写
形影神三首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
全文: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
陶渊明饮酒诗研究
作者: 王传军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饮酒诗  影响  陶渊明  饮酒精神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诗人,以饮酒诗为主题进行创作是陶渊明的创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进行饮酒诗创作的诗人,他的饮酒诗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哲理内涵,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本文就陶渊明的饮酒诗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现总结如下:第一章饮酒诗
全文:改变了言诗枯燥说理的弊端,将诗歌回归了抒情的传统,为古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同时,陶渊明的诗歌采取了独特的双重结构,酒之意象在其深层结构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饮酒诗的时间、空间容量
上页 1 2 3 ... 87 88 89 ... 90 91 92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