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
作者:
薛以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阎尔梅 陶渊明 田园诗 突破 接受
-
描述: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
-
全文:自然的诗风,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呈现出激愤慷慨、悲怆苍凉的诗风。阎尔梅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接受与突破推动了田园诗的发展,也使其田园诗独树一帜。
-
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
-
作者:
杨松冀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诗 和陶诗
-
描述:陶渊明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苏轼为宋型文化的典型代表,乃百代罕见全才,陶、苏二人对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择苏轼和陶诗与陶诗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他们的创作以及生命
-
全文:、韵味等审美范畴,探讨他们诗歌的本质区别。 就自然风格而言,首先,两者最主要相似点是诗思运行自然,语词不加雕琢,结构不待安排,全凭神思自运,着手成春,自成文理。陶诗常是诗思与感觉合一,以口头语写眼前景叙
-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可比性探索
-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可比性
-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可比性探索
-
浅议陶渊明的隐士情结与艺术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浅议陶渊明的隐士情结与艺术生活
-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
作者:
解黎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
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田园诗为例
-
作者:
陈娟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翻译 田园诗 认知语言学 框架理论
-
描述: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隐喻,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田园诗歌也不例外。诗人在将自然的美丽及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呈现在诗中的同时,往往运用隐喻来暗达自己的情感。框架理论是著名语言学家Fillmore (1975)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框架是记忆中适于表达客观现实的知识框架,语言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认知框架,语言
-
全文: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隐喻,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田园诗歌也不例外。诗人在将自然的美丽及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呈现在诗中的同时,往往运用隐喻来暗达自己的情感。框架理论是著名语言学家Fillmore (1975
-
第十三讲 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有感
-
作者:
何永康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卷 考生 瓦尔登湖 顺乎自然 梭罗 陶渊明 流行词 高考作文 绿色生活 人与自然
-
描述:"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入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入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
全文:"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入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入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
第十三讲 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高考作文阅卷有感
-
作者:
何永康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卷 考生 瓦尔登湖 顺乎自然 梭罗 陶渊明 流行词 高考作文 绿色生活 人与自然
-
描述:"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入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入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
全文:"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入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入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
殊途同归的旷达之风:论陶渊明与苏轼的人生态度
-
作者:
方静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生 苏轼 态度 差异
-
描述:陶渊明看到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两人对人生的选择截然不同:放弃与等待、通透与淡然、安乐与期盼.
-
全文:陶渊明看到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两人对人生的选择截然不同:放弃与等待、通透与淡然、安乐与期盼.
-
人格与风格:简析陶渊明诗风之成因
-
作者:
应文杰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
描述:陶诗的主导风格在于真,也就是自然。造成这一风格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狷”为主的人格取向。本文拟从人格对风格的影响中探索这一诗风形成的原因。
-
全文:陶诗的主导风格在于真,也就是自然。造成这一风格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狷”为主的人格取向。本文拟从人格对风格的影响中探索这一诗风形成的原因。
上页
1
2
3
...
8
9
10
...
31
32
3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