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222)
报纸(164)
学位论文(160)
图书(52)
会议论文(26)
新闻(14)
诗文作品(10)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2460)
人物生平 (164)
作品著述 (21)
缅怀纪念 (3)
按年份分组
2017(48)
2016(140)
2015(125)
2014(175)
2013(199)
2012(180)
2011(230)
2010(221)
2009(179)
2008(147)
2007(129)
2006(99)
2005(78)
2004(71)
2003(55)
2002(71)
2001(42)
2000(47)
1999(31)
1998(41)
1996(30)
1995(22)
1993(26)
1992(21)
1991(27)
1990(21)
1985(20)
1959(8)
1945(2)
1936(2)
按来源分组
九江师专学报(31)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7)
安徽文学(下半月)(14)
大众文艺(10)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5)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4)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4)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大众文艺(理论版)(2)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1)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西江文艺(上半月)(1)
山花(智言)(1)
山花·下半月(1)
鲁迅世界(1)
云南社会科学(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五斗米是多少
作者: 张蓬云  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名句  陶渊明 
描述:“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是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那么,陶渊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请曰:‘应束带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就是说,有一天,郡里派了个督邮来
全文:“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是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那么,陶渊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请曰:‘应束带见。’陶渊明叹曰
陶渊明与王维诗歌意境的比较研究
作者: 邓丽娟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诗歌  王维  陶渊明  意境 
描述:陶渊明、王维是我国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清幽、淡雅的意境而著称,对后代田园山水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页。本文主要从无我境、韵外之致和意境相融等方面来分析比较陶渊明和王维诗歌的意境,以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二位诗人诗歌意境的理解。
全文:陶渊明、王维是我国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清幽、淡雅的意境而著称,对后代田园山水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页。本文主要从无我境、韵外之致和意境相融等方面来分析比较陶渊明和王维诗歌的意境,以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二位诗人诗歌意境的理解。
试论陶渊明《杂诗·其二》的艺术魅力
作者: 李军峰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诗·其二》  陶渊明  艺术魅力 
描述: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是较为优秀的诗篇之一,该诗通过景物的抒写,明确表现了作者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失落与苦闷。诗中所写的时光流逝、对生命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价值尚未能实现的忧患意识
全文: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是较为优秀的诗篇之一,该诗通过景物的抒写,明确表现了作者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失落与苦闷。诗中所写的时光流逝、对生命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价值尚未能实现的忧患意识
论酒于陶渊明诗文中的典范意义
作者: 许可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描述:《饮酒》诗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成为历来阐释陶渊明思想的根源所在,“菊”亦成为渊明“真意”。不能否认,“菊”代表了渊明思想中“归隐”、“独善其身”、“自然平和”的方面,但是并不能够概括渊明思想的全部“真意”。本文试图以“酒”为眼,试图对渊明诗文做出整体的观照,探讨“酒”对于渊明思
全文:《饮酒》诗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成为历来阐释陶渊明思想的根源所在,“菊”亦成为渊明“真意”。不能否认,“菊”代表了渊明思想中“归隐”、“独善其身”、“自然平和”的方面,但是并不能
浅论王维、孟浩然、李白、白居易与陶渊明在精神世界的契合点
作者: 王冠宝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契合点  人格魅力 
描述: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他的成就和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盛唐,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以其名家之多、作品盛,为后世历代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点。盛唐几位著名的大诗人与陶渊明在精神世界上亦有许多的契合点。
全文: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他的成就和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盛唐,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以其名家之多、作品盛,为后世历代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点。盛唐几位著名的大诗人与陶渊明在精神世界上亦有许多的契合点。
《周易》对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兼议易学在东晋的传播
作者: 刘育霞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晋  易学传播  陶渊明  《周易》 
描述:陶渊明对《周易》的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的天地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在东晋的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陶渊明对《周易》的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的天地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在东晋的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旷达自然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风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晋书》)。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
全文: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风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晋书》)。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荆州
作者:暂无 来源:江汉商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的话题有三大新说,黄梅人和陶渊明攀老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有些矫情;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荆州隐士刘驎。陶渊明归隐是无奈之举陶渊明,名潜(365-427年),田园诗人
全文:陶渊明的话题有三大新说,黄梅人和陶渊明攀老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有些矫情;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荆州隐士刘驎。陶渊明归隐是无奈之举陶渊明,名潜(365-427年),田园诗人
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八年十五班袁懿昕若我真能见到你,陶渊明,我也许只能说,我喜欢你的才华,却并不认可你的作为。你给人的感觉好像高高在上,用那些崇拜者的话说,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归隐余生”;但换句并不委婉的话说,就是你根本没有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做出什么贡献。只是为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清静而从红尘俗世中逃
全文:八年十五班袁懿昕若我真能见到你,陶渊明,我也许只能说,我喜欢你的才华,却并不认可你的作为。你给人的感觉好像高高在上,用那些崇拜者的话说,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归隐余生”;但换句并不委婉的话说,就是你根本没有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做出什么贡献。只是为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清静而从红尘俗世中逃
陶渊明曾祖父曾任武冈县令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老人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曾在武冈任县令(公元290-302年间),他名为陶侃。据《武冈县志》载,陶侃为官清廉,十分重视教育。他创建鳌山书院,并效孔子在曲阜讲经于杏坛典故,在文庙(今武冈城区骧龙桥头
全文: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曾在武冈任县令(公元290-302年间),他名为陶侃。据《武冈县志》载,陶侃为官清廉,十分重视教育。他创建鳌山书院,并效孔子在曲阜讲经于杏坛典故,在文庙(今武冈城区骧龙桥头
上页 1 2 3 ... 8 9 10 ... 11 12 1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