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归”情浅析
-
作者:
李欣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归乡 陶渊明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念归之情闻名于世,其影响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象征.诗人真正“归”情所指何方,是否如其所愿实现归的理想,本文将在诗歌精读的基础上细加探讨,探寻陶渊明归心所向的世界.
-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念归之情闻名于世,其影响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象征.诗人真正“归”情所指何方,是否如其所愿实现归的理想,本文将在诗歌精读的基础上细加探讨,探寻陶渊明归心所向的世界.
-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菊花意象
-
作者:
孙钦慧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菊花 隐居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自小接受儒家和道家思潮的影响,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他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其诗中反复出现的菊花意象,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共同寄托着诗人的淡泊情怀,留下了永远的心灵感动。
-
全文: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自小接受儒家和道家思潮的影响,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他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其诗中反复出现的菊花意象,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共同寄托着诗人的淡泊情怀,留下了永远的心灵感动。
-
波德莱尔与陶渊明诗歌中的生死观之比较
-
作者:
聂兰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陶渊明 波德莱尔
-
描述: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都对此做过热烈的探讨。陶渊明和波德莱尔虽处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但其作品都充满了对生与死的关注。不同的是陶诗所表现的是委运任化、平和豁达;波德莱尔于厌倦忧郁中悦死恶生;这跟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所受的哲学思潮影响都有莫大关系。
-
全文: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都对此做过热烈的探讨。陶渊明和波德莱尔虽处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但其作品都充满了对生与死的关注。不同的是陶诗所表现的是委运任化、平和豁达;波德莱尔于厌倦忧郁中悦死恶生;这跟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所受的哲学思潮影响都有莫大关系。
-
论陶渊明对玄言诗风的审美超越
-
作者:
边利丰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达理 玄言诗 体物 田园诗歌
-
描述:陶渊明显然受了玄言诗的影响,但其意义在于最终超越了玄言诗,具有了卓然独立的艺术品格。陶诗不仅富有哲思智慧,更具诗性内涵,是阐理、体物、抒情的完美统一。陶诗"质直"、"田家语"的语言运用方式实现了对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超越。
-
全文:陶渊明显然受了玄言诗的影响,但其意义在于最终超越了玄言诗,具有了卓然独立的艺术品格。陶诗不仅富有哲思智慧,更具诗性内涵,是阐理、体物、抒情的完美统一。陶诗"质直"、"田家语"的语言运用方式实现了对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超越。
-
淡薄渺远 恬静自然:浅论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及艺术风格
-
作者:
胡勇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艺术风格 陶渊明 自然
-
描述:陶渊明一生都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其解决方式是通过自然寻找真趣,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得生命的超越意义,在宁静平和的田园中追求一种真淳、质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更加理想的、更加完美的人生,新的理想和新的现实和谐统一。
-
全文:陶渊明一生都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其解决方式是通过自然寻找真趣,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得生命的超越意义,在宁静平和的田园中追求一种真淳、质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更加理想的、更加完美的人生,新的理想和新的现实和谐统一。
-
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地名考论
-
作者:
李新桂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陈寅恪 武陵 桃花源记 近代史家 地名 寓意 陶渊明 纪实 湖南
-
描述: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
-
全文: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
-
探寻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地
-
作者:暂无 来源: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范亚湘苏铁生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
全文:范亚湘苏铁生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渔人”回到“郡下”,将新的发现报告给“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南阳“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东晋陶渊明所撰的《桃花源记》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结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
陶渊明的“学习妙法”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快乐读与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辞官后,退居田园,过着恬静的生活,每天自己种地,闲时就饮酒作诗。 一天,有个少年慕名前来向陶渊明求教,问:“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我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有什么绝妙的方法吗?不知能否传授一二,晚辈当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学习哪有什么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啊!勤学就会进
-
全文:能否传授一二,晚辈当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学习哪有什么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啊!勤学就会进步,不勤奋就会退步!” 少年听后,皱了皱眉头。 陶渊明见少年不懂自己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自己种
-
论陶渊明诗文中的谐趣
-
作者:
李燕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谐趣 个性 魏晋风度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诗文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田园诗,而诗人所处的乱世,魏晋风度的影响及诗人本身的个性,形成了陶诗作品中另一类诗作的谐趣美,它是诗人率真旷达个性的体现,是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淡化和升华,对我国文学史上幽默作品的大量出现有重要启迪作用。
-
全文:陶渊明诗文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田园诗,而诗人所处的乱世,魏晋风度的影响及诗人本身的个性,形成了陶诗作品中另一类诗作的谐趣美,它是诗人率真旷达个性的体现,是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淡化和升华,对我国文学史上幽默作品的大量出现有重要启迪作用。
-
陶渊明“性不解音”新解
-
作者:
李小荣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宝“玉音” 陶渊明 “性不解音”
-
描述:《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
全文:《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上页
1
2
3
...
8
9
10
...
14
15
1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