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回味生命的艺术:论陶渊明的审美实践
-
作者:
林继中 来源: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活节奏日见促迫的今日,此种方式便具有某种调节功能,为现代人增添一方生存空间,是所谓"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其
-
全文: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活节奏日见促迫的今日,此种方式便具有某种调节功能,为现代人增添一方生存空间,是所谓"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其中,"诗可以兴"的文学观念转化为对人生诗意化追求的理念,则是关键的一环。我们由是有必要对"诗可
-
论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
作者:
曹林娣 来源: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陶渊明是随着中国主题园的诞生,才被文人们“解读”进自己营构的小园中的。中国园林肇始于
-
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经·东山》的谋篇特点
-
作者:
丁克辉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
-
全文:《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归隐不久写的,文中着力描绘他由迷途折回,弃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及回家的
-
大隐的缺席——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新释
-
作者:
卞东波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中国历史 陶渊明 魏晋名士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说新语》
-
描述:《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风流宝鉴”(冯友兰先生《论风流》中语,见《三松堂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进入《世说新语》的人大多从某一方面体现了魏晋名士风流,而进入《世说新语》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某人在魏晋时期的影响。《世说新语》记载的是汉末至晋末二百多年的士林风流,记载的最末一个名士为谢
-
全文:《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风流宝鉴”(冯友兰先生《论风流》中语,见《三松堂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进入《世说新语》的人大多从某一方面体现了魏晋名士风流,而进入《世说新语》也在一定程度
-
也谈陶渊明的"以文传世"——兼与魏正申先生商榷
-
作者:
孙彩云 来源:金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的以文传世 魏正申
-
描述:魏正申先生在其一系列著作及论文中提出陶渊明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抱着以文传世的目的与初衷,有意识的自觉的创作,是儒家积极入世的另一种表现.观点提出后引起了众多陶学家及学者的注意,有人认为"魏先生对陶渊明‘以诗文传世思想’的发明,的确是对陶学的一大重要贡献",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如认为魏正申先生的陶渊
-
全文:陶渊明‘以诗文传世思想’的发明,的确是对陶学的一大重要贡献",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如认为魏正申先生的陶渊明以文传世论看似抬高了陶渊明,实则是对陶渊明的贬低.笔者认为陶渊明"以文传世"论,确有略失偏颇
-
[0图]浔阳论陶 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作者:
李宁宁 吴国富 来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2014 建设 中国 生态文明 国际学术会议
-
描述:本书是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容涵盖陶渊明诗文研究、陶渊明文化建设、陶渊明的生态观念以及陶渊明的精神价值与开发意义等,体现了陶渊明研究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建构与实践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
全文:本书是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容涵盖陶渊明诗文研究、陶渊明文化建设、陶渊明的生态观念以及陶渊明的精神价值与开发意义等,体现了陶渊明研究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建构与实践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
作者:
付晶 来源:唐山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被域内外学者称为“隐士之宗”,影响着许多中外文人墨客。本文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入手,结合渊明的政治生涯与心境变化,试论渊明选择归隐的无奈与自觉追寻。《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组诗,我们所耳熟能详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被域内外学者称为“隐士之宗”,影响着许多中外文人墨客。本文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入手,结合渊明的政治生涯与心境变化,试论渊明选择归隐的无奈与自觉追寻。《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组诗,我们所耳熟能详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出自《饮酒》组诗中受关注度最高、也是被学者们讨论最多的第五首。陶渊明在其文学中创造出
-
陶渊明与传统中国的家园世界——兼论古典诗文中“白云”意象的转喻意义
-
作者:
邵宁宁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典诗文 传统中国 意义 陶渊明 家园意识 意象 转喻 世界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人其作,不仅直接开辟了中国田园文学的传统,而且深刻影响了传统家园意识的构成。因而在现代中国,有关陶渊明的认识,也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古典文学问题。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人其作,不仅直接开辟了中国田园文学的传统,而且深刻影响了传统家园意识的构成。因而在现代中国,有关陶渊明的认识,也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古典文学问题。
-
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
-
作者:
张凯 来源:神州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陶渊明 叶芝 寻美经验
-
描述: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
-
全文: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寻美经验是不会重合的。因为矛盾,生机勃勃的矛盾,大同之中必显不同。
-
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
-
作者:
张凯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艺术 陶渊明 叶芝 寻美经验
-
描述: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
-
全文:相距整整15个世纪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生于365年)与叶芝(生于1865年)亦是成长于相距8000多公里的中国与爱尔兰,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人生志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追求——“静美”——用汲于生活的灵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崇高是时间的话,他们便是永恒;如果精神是空间的话,他们便是同一。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寻美经验是不会重合的。因为矛盾,生机勃勃的矛盾,大同之中必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