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思想和性格的整合
-
作者:
许思友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小说 自然思想 生命价值观 政治理想 陶渊明 颜延之 性格 哲学思想 人道主义思想 历史记载
-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真气飘逝,人以谋食逐物为乐,何独陶渊明能保全自己人格的完美,留下影响巨大的人名诗名?本文试从陶渊明政治理想的追求与破灭,随俗自然思想的选择,生命价值观,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它们和陶渊明性格的整合研究,探求陶洲渊明能够始终不染于俗,闻名于后的原因。
-
全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真气飘逝,人以谋食逐物为乐,何独陶渊明能保全自己人格的完美,留下影响巨大的人名诗名?本文试从陶渊明政治理想的追求与破灭,随俗自然思想的选择,生命价值观,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它们和陶渊明性格的整合研究,探求陶洲渊明能够始终不染于俗,闻名于后的原因。
-
对人际的超越与关怀——再论陶渊明归隐
-
作者:
戴建业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超越 关怀 陶渊明
-
描述:本文从陶渊明归隐的存在方式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阐明他归隐田园这种对人际的超越正来自他对人际的深切关怀,既挚爱人间又超脱人世,既然绝俗又平易近人,既身在世中又不染世累,是他归隐的本质特征
-
全文:本文从陶渊明归隐的存在方式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阐明他归隐田园这种对人际的超越正来自他对人际的深切关怀,既挚爱人间又超脱人世,既然绝俗又平易近人,既身在世中又不染世累,是他归隐的本质特征
-
魏晋隐逸思潮和陶渊明——从嵇康到陶渊明
-
作者:
上田武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士不遇赋》 魏晋时期 隐逸思潮 《绝交书》 陶渊明 嵇康
-
描述:一、嵇康的《绝交书》之意义后汉帝国的崩溃到魏晋时代的一场历史巨大动荡,使文化、思想领域上也引起了新变动,而隐逸思潮的兴隆则可作为这个变动的突出例子.从后汉直到曹魏政权成立这个时期,诞生子清义派士人之间的清谈俱乐部,标榜超俗和高蹈的玄学,清谈之风广泛流行起来,和这种倾向互相结合的向往隐逸生活,敬慕隐士
-
全文:一、嵇康的《绝交书》之意义后汉帝国的崩溃到魏晋时代的一场历史巨大动荡,使文化、思想领域上也引起了新变动,而隐逸思潮的兴隆则可作为这个变动的突出例子.从后汉直到曹魏政权成立这个时期,诞生子清义派士人之间的清谈俱乐部,标榜超俗和高蹈的玄学,清谈之风广泛流行起来,和这种倾向互相结合的向往隐逸生活,敬慕隐士的风潮开始渗透到整个士人阶层中.由于这个风潮的影响,仅曹魏、西晋两朝就留下了各种各样
-
试论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
-
作者:
曹庆鸿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学精神 审美体验 解脱 悲情
-
描述: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之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悲哀。人生短暂,他既不能赞同儒家的“固穷”、“守道”,也做不到庄子的逍遥。他要抓住活泼泼的生命,求
-
全文: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之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悲哀。人生短暂,他既不能赞同儒家的“固穷”、“守道”,也做不到庄子的逍遥。他要抓住活泼泼的生命,求得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陶渊明以他对生命的独特审美体验,于诗文中,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精神
-
陶渊明的身后名
-
作者:
大地武雄 林敏浩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研究 文学研究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
-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读山海经》其九)“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形影神并序》等.在此欲将“陶渊明的身后名”解析一下,看其究为何物.
-
浅述陶渊明的无神论思想
-
作者:
王玲华 来源:无锡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柳先生” 神不灭论 “形” 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诗歌 长生不死 陶渊明 人格神 无神论思想 神学目的论
-
描述:一提起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我们马上会联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后又改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因宅旁有五棵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41岁时曾任彭泽令(今江西彭泽县西),后人也称他“陶彭泽”或“陶令”.63岁逝世,谥号“靖节
-
全文:一提起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我们马上会联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后又改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因宅旁有五棵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41岁时曾任彭泽令(今江西彭泽县西),后人也称他“陶彭泽”或“陶令”.63岁逝世,谥号“靖节先生”.陶渊明诗歌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陶渊明又是一位带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无神论者.虽然他在这方面没有专门的论著,思想史上一般也不会提及,但在他诗文的字里行间不时闪耀着无神论思想的光辉,这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封建文人,能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说是难能可贵的.本文即就陶渊明无神论思想的某些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作一简要论述,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对神学目的论的否定所谓神学目的论,就是宗教迷信用以证明神存在的一种流行的理论.肯定人格神的天的存在,认为天有目的意志,能赏善罚恶,这是一切世俗迷信的基础.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认为的呢?他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