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他乡的流变—陶渊明诗歌英译及陶渊明形象变迁研究
作者: 段漫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英译  形象  陶渊明  演变  补偿 
描述: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诗文生动质朴,其人格高洁不屈,历来备受国内学者推崇。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陶学研究呈现出陶渊明兼具诗人、隐士、政客以及哲人的多重形象特点。本文试以、阿克、海陶伟
全文: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诗文生动质朴,其人格高洁不屈,历来备受国内学者推崇。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陶学研究呈现出陶渊明兼具诗人、隐士、政客以及哲人的多重形象特点。本文试以、阿克、海陶伟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作者:暂无 来源:阜宁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生平重视读书学习,常在诗中表露:“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并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闲静少言,不慕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
全文:陶渊明生平重视读书学习,常在诗中表露:“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并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闲静少言,不慕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
陶渊明与菊花
作者:暂无 来源:张家口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平(涿鹿)世人皆爱牡丹,晋陶渊明独爱菊。每当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我们都仿佛看到这样的一个老者,他身挎一个普通的用柳条编制的筐子,肩扛一把黑亮的锄头,迈着淡然的脚步,踩着清晨的露水,离开那个令他
全文:平(涿鹿)世人皆爱牡丹,晋陶渊明独爱菊。每当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我们都仿佛看到这样的一个老者,他身挎一个普通的用柳条编制的筐子,肩扛一把黑亮的锄头,迈着淡然的脚步,踩着清晨的露水,离开那个令他
陶渊明和李白的“隐”与“仕”
作者:暂无 来源:安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与李白,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陶渊明生活于军阀叛乱、朝代更迭的晋宋时期,李白生活于歌舞升平的盛唐时期。除了生活的时代不同,最能表现两人差异的还是他们的个性:陶渊明个性内向,“娴静少言,不慕荣”,李白则情感奔放,言语殊调,心高志大。时代与个性的差异,不但影响了他们诗歌的风格,也使两人对待官场的态
全文:陶渊明与李白,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陶渊明生活于军阀叛乱、朝代更迭的晋宋时期,李白生活于歌舞升平的盛唐时期。除了生活的时代不同,最能表现两人差异的还是他们的个性:陶渊明个性内向,“娴静少言,不慕荣”,李白则情感奔放,言语殊调,心高志大。时代与个性的差异,不但影响了他们诗歌的风格,也使两人对待官场的态
在坝美,当一日陶渊明
作者: 朱帧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坝美,山美、水美,被遗落在尘世之外,仿佛是武侠小说中高手侠客偶然坠入山谷后,意外发现的一处仙境应好友之邀,我来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坝美景区。这里位于云南省的最东南端,滇、桂、黔3省交界处。车出广南县城,往北行驶。一路穿行于喀斯特地貌山间,群山迷蒙,峰回路转,行至42公里处,到得一个叫发
全文:坝美,山美、水美,被遗落在尘世之外,仿佛是武侠小说中高手侠客偶然坠入山谷后,意外发现的一处仙境应好友之邀,我来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坝美景区。这里位于云南省的最东南端,滇、桂、黔3省交界处。车出广南县城,往北行驶。一路穿行于喀斯特地貌山间,群山迷蒙,峰回路转,行至42公里处,到得一个叫发
王福庵小篆《陶渊明诗选》墨迹
作者: 王晓君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福庵是我心仪已久的书法篆刻家,他精研金石文字,工书,曾与丁仁、叶铭、吴隐在西湖孤山之麓已有110年历史的西泠印社,功在印界,在百姓。他的作品,或书册,或拍卖行我均有所见,但总觉不过瘾。一次在采访
全文:王福庵是我心仪已久的书法篆刻家,他精研金石文字,工书,曾与丁仁、叶铭、吴隐在西湖孤山之麓已有110年历史的西泠印社,功在印界,在百姓。他的作品,或书册,或拍卖行我均有所见,但总觉不过瘾。一次在采访
海外陶渊明研究的新视角:以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为中心
作者: 朱雪花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  一海知义  陶渊明  虚构  手抄本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历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其清新自然、质朴平淡的特色更得到了从古到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大多数读者心目中,陶渊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他质性自然,品质高洁,热爱田园生活,是高人隐士,有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陶渊明形象,是经过了后世众多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历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其清新自然、质朴平淡的特色更得到了从古到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大多数读者心目中,陶渊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他质性自然,品质高洁,热爱田园生活,是高人隐士,有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陶渊明形象,是经过了后世众多读者再创造的结果,离真实的陶渊明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笔者对陶渊明留存的全部作品作了反复的细致的研读,在此基础上,笔者拟以日本学者一海知义的陶渊明“情寓虚构”说为中心,结合冈村繁有关“世俗性”的陶渊明研究,以及田晓菲从“手抄本”研究视角得出的有关研究成果,力图寻找相对接近真实的陶渊明形象。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陶渊明的个性里面既有清新脱俗的一面,也与过去时代大多数士子一样,他尚且不能够忘怀名利之求,对生死也一直念念不忘。“情寓虚构”一说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陶渊明形象中的的复杂之处,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其中的原由。本论文首先就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一书中的陶渊明研究的独特视角进行了具体分析,重点分析了他的“虚构说”的合理之处。笔者认为,这一视角为我们认识真实的陶渊明提供了全新的解读途径。笔者还对一海知义有关研究中的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进行了适当的论析。为了更好地寻找相对真实的陶渊明形象,笔者还对日本学者冈村繁以及美国学者田晓菲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考察。相比之下,冈村繁和田晓菲虽然也通过新的途径在尽量接近真实的陶渊明形象,但他们的论点和论据均存在着某种不足,前者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塑造”了一个完全世俗的鄙陋的陶渊明形象。在对以上多位海外学者的有关陶渊明研究的独特视角做了深入分析之后,笔者认为,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偶像式的陶渊明,实际是一种误读。事实上,陶渊明一直纠结于生前身后名,表面静穆,内心却十分纠结痛苦。陶渊明把自己复杂的情感隐藏于诗文之中,他传承创新了《楚辞》的虚构,善于“幻设”为文,而其孤傲的性格以及从小接受的儒家“三不朽”思想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他所有的痛苦、纠结。国外汉学家们能从多维度的视角切入,观点新颖,论证方法上多以文本为依托,注重考据,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完整地认识相对真实的陶渊明。虽然他们或多或少在论证过程中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确实可以给我们的陶渊明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