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析陶渊明《饮酒》第五
作者: 李前程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饮酒》  陶渊明  中国  文学评论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伟大诗人,他同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一样,不仅代表某种诗派及其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某种文化和价值取向。可是陶氏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却是经过了一段认识过程的。这恐怕与陶诗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陶诗很难为初学为文的人所热衷。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伟大诗人,他同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一样,不仅代表某种诗派及其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某种文化和价值取向。可是陶氏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却是经过了一段认识过程的。这恐怕与陶诗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陶诗很难为初学为文的人所热衷。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华雅士书店  来源:华雅士书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两晋时期  中国  古典诗歌  选集 
描述:陶渊明集
[0图]中国名人全传 名士名将系列 陶渊明全传
作者: 杨德宏 常万生 丁福林  来源:长春:长春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名人全传 名士名将系列 陶渊明全传
陶渊明诗歌的“静穆”论
作者: 陈玉杰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学  传统文化  静穆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 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
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 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
[0图]陶渊明诗选注
作者:   陶渊明 孟二冬选注  来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年代:  中国  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地点: 
描述:本书是根据我社1996年6月出版的《陶渊明集译注》一书稍加删节做成的。内容包括《酬丁柴桑》、《劝农》、《命子》、《归鸟》等。
全文:本书是根据我社1996年6月出版的《陶渊明集译注》一书稍加删节做成的。内容包括《酬丁柴桑》、《劝农》、《命子》、《归鸟》等。
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
作者: 松浦友久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解释  陶渊明  中国  日本 
描述: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
论陶渊明之生死观
作者: 郑晓江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陶渊明  人生观  理论沉思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的人生观表现为任真自得,恬淡高洁;而其死亡观则主要显现为乐天委分,识运知命。对陶渊明生死观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第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影响巨大,其生死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从陶渊明的生死观思想来看,在人生观及死亡观上,各种观念杂陈
全文: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从陶渊明的生死观思想来看,在人生观及死亡观上,各种观念杂陈,前后变化甚大,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景。第三、在陶渊明的生死观中,始终存在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二难紧张,这是理解陶渊明生死观思想的关键所在。
中国诗歌“无我之境”奠基者-陶渊明
作者: 傅正义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奠基者  陶渊明  意境 
描述:意境是中国诗歌最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照方式。王国维将中国诗歌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陶渊明奠基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陶渊明之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的奠基者,有其深刻的美学及文化的背景。
全文:意境是中国诗歌最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照方式。王国维将中国诗歌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陶渊明奠基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陶渊明之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的奠基者,有其深刻的美学及文化的背景。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作者: 高华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陶渊明  人格 
描述: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全文: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中国诗歌"无我之境"奠基者--陶渊明
作者: 傅正义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诗歌"无我之境"奠基者--陶渊明
全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