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之差异
作者: 陈在东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士大夫情结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赤子情怀 
描述: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
全文: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性、民间性 ,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艺术表现上 ,王诗更重形式美 ,注意炼字炼句、对仗押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陶诗则浑然天成 ,自然流畅 ,不假雕饰 ,天然本色
对陶渊明研究误区的思考
作者: 赵治中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唯阶级斗争论  机构唯物论  庸俗社会学  陶渊明  误区 
描述:陶渊明一直是文人和学者关注的话题之一。陶学在解放初,出现庸俗社会学和机构唯物论的倾向,其研究走入误区;文革期间,又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干扰,“唯阶级斗争”论的影响,陶学越来越僵硬,成了阴谋政治和反传统文化的的工具。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陶学空前繁荣,但以前流毒所及,思想仍有些僵化。反思走
全文:陶渊明一直是文人和学者关注的话题之一。陶学在解放初,出现庸俗社会学和机构唯物论的倾向,其研究走入误区;文革期间,又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干扰,“唯阶级斗争”论的影响,陶学越来越僵硬,成了阴谋政治和反传统文化的的工具。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陶学空前繁荣,但以前流毒所及,思想仍有些僵化。反思走入误区,有助陶学健康发展。
论陶渊明的“自我实现”与强者风范
作者: 高原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生态平衡  自我实现  强者  自由  陶渊明  精神 
描述: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究竟有多么重要!
全文: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究竟有多么重要!
陶渊明“任真自得”的人格特点及对诗作的影响
作者: 杨德山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真自得  契合  自然 
描述:“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与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与诗人的心灵交通,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全文:“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与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与诗人的心灵交通,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
作者: 邓安生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陶渊明  隐逸文化 
描述: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
全文: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居躬耕生活的经验和人生况味 ,是他借助想象希冀改变社会现实的不朽艺术杰作 ,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奇葩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