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哲学思想
作者: 邱谷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试论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哲学思想
陶渊明的道德理想简析
作者: 宋崇凤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德理想  思想研究  陶渊明  性格  文学研究 
描述:从某意义上来说,政治理想是建筑在道德理想基础上的,是道德理想的延伸。陶渊明和其他文人一样,也体现了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比起其他文人来,却表现得特别强烈,特别执著,也特别鲜明。本文试就陶渊明的道德理想作一简要论述。
全文:从某意义上来说,政治理想是建筑在道德理想基础上的,是道德理想的延伸。陶渊明和其他文人一样,也体现了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比起其他文人来,却表现得特别强烈,特别执著,也特别鲜明。本文试就陶渊明的道德理想作一简要论述。
陶渊明的道家思想
作者: 窦树发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忘言  心远  自然无为  道家思想  庄子  陶渊明  颓废消极  陶渊明接受  文人  魏晋 
描述: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全文: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陶渊明的道家思想
作者: 窦树发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忘言  心远  自然无为  道家思想  庄子  陶渊明  颓废消极  陶渊明接受  文人  魏晋 
描述: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全文:陶渊明由仕到隐,又由隐到仕,最后终于走上了彻底归隐的道路,探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个人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等原因外,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作者: 顾农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轻物质  道家思想  人生态度  陶渊明  发展变化  知识分子  大传统  宿命论  天命论 
描述:归隐以后的陶渊明一方面避开政治风浪和官场尘嚣,退入故乡田园以求得心灵的自由,另一方面又继续讲究个人的修养,过踏实而淳朴的生活,这样他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综合了儒道两大传统,解决了魏晋以来困扰士人的“自然”与“名教”之争。陶渊明拿“天命”作为化解矛盾的关键和安身立命的依据,轻物质,重精神,委运任化,随遇
全文:归隐以后的陶渊明一方面避开政治风浪和官场尘嚣,退入故乡田园以求得心灵的自由,另一方面又继续讲究个人的修养,过踏实而淳朴的生活,这样他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综合了儒道两大传统,解决了魏晋以来困扰士人的“自然”与“名教”之争。陶渊明拿“天命”作为化解矛盾的关键和安身立命的依据,轻物质,重精神,委运任化,随遇而安,因此能够襟怀旷达,无喜无惧,无怨无尤。这种乐天知命无所作为的宿命论人生哲学对后代影响极大,其作用主要是消极的。
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
作者: 罗宗强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人  哲学思潮  中国历史  陶渊明  句号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玄学人生观 
描述: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两汉儒学,宋明理学之外,一种哲学思潮如此集中,如此广泛的影响着士人的生活,恐怕就要数魏晋玄学了。自正始迄于元熙,一百八十年间,士人是如此迷狂,如此如醉如痴地被卷进玄风里,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全文: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两汉儒学,宋明理学之外,一种哲学思潮如此集中,如此广泛的影响着士人的生活,恐怕就要数魏晋玄学了。自正始迄于元熙,一百八十年间,士人是如此迷狂,如此如醉如痴地被卷进玄风里,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对陶渊明出仕缘由的反思
作者: 吴常鑫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嘉  《归去来兮辞》  征士  辨伪  儒家思想  《饮酒》  学史  济苍生  州刺史  隐逸传 
描述:本文旨在对历代所谓陶渊明因贫和为“大济于苍生”而仕论的辨伪。反思认为:前者的论据自相矛盾,而陶渊明从出仕到最后一次归隐,尚有可观的田庄别业,他真贫是在归隐十年之后。后者片面强调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不及其馀,因而两者立论皆失之偏颇。综括陶渊明出仕的几因素,都不离重振家园这一前提。
全文:本文旨在对历代所谓陶渊明因贫和为“大济于苍生”而仕论的辨伪。反思认为:前者的论据自相矛盾,而陶渊明从出仕到最后一次归隐,尚有可观的田庄别业,他真贫是在归隐十年之后。后者片面强调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不及其馀,因而两者立论皆失之偏颇。综括陶渊明出仕的几因素,都不离重振家园这一前提。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新解
作者: 三木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官僚地主  作者  园田居  本性  质性自然  陶渊明  思想影响  家庭  十三年 
描述: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一句诗,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认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而我们则认为这是作者弃官归田时的一种愤词.如《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质性自然”也是如此.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由于家庭与儒家思想影响,他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如果他真是“本爱丘山”
全文: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一句诗,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认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而我们则认为这是作者弃官归田时的一种愤词.如《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质性自然”也是如此.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由于家庭与儒家思想影响,他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如果他真是“本爱丘山”,(?)会“误落尘网”呢?更何况是“一去十三年”!诗人出仕,而且时仕时隐达十三年之久,这一
说陶渊明的寄酒为迹
作者: 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晋书  陶渊明  萧统  云鹤  历史背景  唐尧  哲学  沂水 
描述:一好酒和寄迹文人好酒,自古而然。如果再加上一点哲学,那是从陶渊明开始的。关于陶渊明好酒的事情,历史上第一个陶集编订者萧统的序里写道: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
全文: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白非大贤笃志,与污隆,孰能如此乎。
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
作者: 于翠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陶渊明  文学研究 
描述: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全文: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