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的仕隐心态
作者: 孙明君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田园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早年形成的“大济苍生”与“击壤自欢”的矛盾心态,至死未灭。他三次步入仕途,意欲大展宏图,又因“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而退出官场。归耕田园后,他心灵的痛苦并未解除。
全文:陶渊明早年形成的“大济苍生”与“击壤自欢”的矛盾心态,至死未灭。他三次步入仕途,意欲大展宏图,又因“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而退出官场。归耕田园后,他心灵的痛苦并未解除。
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与精神超脱
作者: 程自信 王友胜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精神超脱  解放精神  人生体验  陶渊明  解脱方式  后世文人  价值关怀  人生反思  中国文人 
描述: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
全文: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
暖融融的田园之风 冷寂寂的山林之气——试论陶渊明与王维隐逸诗创作之心态差异
作者: 王桂波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感受  主观心态  净界  王维  居官  陶渊明  隐逸诗  田园诗人  山林  意象群 
描述:陶渊明、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是“隐逸诗之宗”,王维则把隐逸诗创作推向了更高境界。然由于二者主观心态的不同,使他们的隐逸诗作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兴趣,从而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全文:陶渊明、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是“隐逸诗之宗”,王维则把隐逸诗创作推向了更高境界。然由于二者主观心态的不同,使他们的隐逸诗作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兴趣,从而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陶渊明仕隐心态试绎
作者: 张蕾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两条道路  人生道路  矛盾冲突  仕与隐  少年  陶渊明  内心世界  知识分子  理想与现实 
描述:仕与隐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两条人生道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他六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隐而仕,仕而隐,在这两条道路上反反复复地叠印上了自己的足迹。这深深浅浅的足迹昭示了一个不得安宁的灵魂,怎样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挣扎、咏叹,备受痛苦的煎熬;又怎样试图超脱痛苦,走出心灵的困境。追踪陶渊明的足迹,
全文:仕与隐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两条人生道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他六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隐而仕,仕而隐,在这两条道路上反反复复地叠印上了自己的足迹。这深深浅浅的足迹昭示了一个不得安宁的灵魂,怎样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挣扎、咏叹,备受痛苦的煎熬;又怎样试图超脱痛苦,走出心灵的困境。追踪陶渊明的足迹,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多色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看到一个立体的、更接近真实的陶渊明。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作者: 马宝记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物我两忘  象征  田园  心远  陶渊明诗歌  诗歌意象  飞鸟意象  官场  内心世界 
描述:通察陶诗鸟意象之实质,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鸟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政治的厌倦;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真朴含义的领悟;三、是作者一由宦而隐的象征。
全文:通察陶诗鸟意象之实质,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鸟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政治的厌倦;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真朴含义的领悟;三、是作者一由宦而隐的象征。
陶渊明生死观漫议:读陶札记之八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立善  陶渊明  挽歌诗  怕死  委运任化  玄学  漫议  札记  魏晋士人 
描述: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志,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又不放弃主观的努力。 “恐惧”论者说陶渊明“害怕死”,“超脱”论者说他对生死“了无挂碍”,“并存”论者
全文: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志,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