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今亂炖)陶淵明是大唐詩的一面鏡
作者: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淵明是大唐詩的一面鏡唐代著名詩孟浩然、王維、李白、高適、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等,都在各自的詩文中提到陶淵明其人其詩。這說明,陶淵明的處世方法與詩歌藝術,對唐代詩有過很大的影響;唐代詩
全文:陶淵明是大唐詩的一面鏡唐代著名詩孟浩然、王維、李白、高適、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等,都在各自的詩文中提到陶淵明其人其詩。這說明,陶淵明的處世方法與詩歌藝術,對唐代詩有過很大的影響;唐代詩
(古今亂炖)陶淵明是大唐詩的鏡
作者: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淵明是大唐詩的鏡有意思的是,孟浩然、李白基本上都是未入仕途之人(孟浩然只在張九齡等人幕府中做過短期的幕僚,李白只在宮廷裡做過兩年供奉翰林),而高適、白居易日後卻都是仕途通達之人。日後不同的人生道路,早年卻都因性情相通,一度成為陶淵明的崇拜者。王維提到陶淵明的詩文有《桃源行》和《與魏居士書》。其
全文:陶淵明是大唐詩的鏡有意思的是,孟浩然、李白基本上都是未入仕途之人(孟浩然只在張九齡等人幕府中做過短期的幕僚,李白只在宮廷裡做過兩年供奉翰林),而高適、白居易日後卻都是仕途通達之人。日後不同的人生道路,早年卻都因性情相通,一度成為陶淵明的崇拜者。王維提到陶淵明的詩文有《桃源行》和《與魏居士書》。其
陶渊明在朝鲜的接受与传播:以《和归去来辞》为中心
作者: 向世俊子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朝鲜  传播  和陶辞  接受 
描述:朝鲜文人和陶是兼具文学接受与文化传播双重意义的现象,和陶诗作与和陶辞赋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本文首先通过归纳中国文学史上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论述,总结其在中国古代辞赋史上的地位;然后通过对朝鲜半岛高丽与李朝两个不同时期文人所作“和陶辞”的文本阅读,重点分析朝鲜汉文学对《归去来兮辞》的
全文:朝鲜文人和陶是兼具文学接受与文化传播双重意义的现象,和陶诗作与和陶辞赋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本文首先通过归纳中国文学史上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论述,总结其在中国古代辞赋史上的地位;然后通过对朝鲜半岛高丽与李朝两个不同时期文人所作“和陶辞”的文本阅读,重点分析朝鲜汉文学对《归去来兮辞》的接受;最后整体阐述陶渊明诗文、辞赋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现代韩国人对陶渊明文学的重视与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单一作品分析法、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文学研究法、相关作品对比分析法等。关于和陶现象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并未囊括所有陶氏文学,“和陶辞”的研究目前尚属薄弱环节。作为陶渊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陶辞”这一特殊文体并未受到多少关注。而在海外陶渊明研究中,“和陶辞”亦难与“和陶诗”相较。朝鲜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频繁的政治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接受亦高于周边各国,和陶诗文创作是朝鲜文坛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和陶辞作亦多达四百余篇。但是,韩国学术界对“和陶辞”的研究却同样寥寥无几。陶渊明走进朝鲜半岛始于新罗时期的中朝文学交流,彼时,一大批文学作品被前来大唐求学的新罗留学生带回祖国,载有陶渊明诗文的《昭明文选》就是其中广受欢迎的一部典籍。陶渊明在朝鲜的接受与传播历经几番沉浮,从新罗时期的“文选热”,到高丽早期的“科举热”,再到高丽中期的“苏轼热”,接着是高丽末期、李朝早期的“朱熹热”,陶渊明文学传播过程中的起起伏伏总是伴随着社会历史背景的变更。而李氏朝鲜王朝下的陶渊明文学接受,则逐渐走上了一条开阔平坦的光明大道。“和陶辞”与“和陶诗”一样,成为新罗之后各个朝代历史中,代表文人士大夫心声的鲜明旗帜。自高丽末期李仁老的《和归去来辞》始,至光复后金昌淑的《反归去来辞》止,朝鲜文人的和陶辞作遍布朝鲜各个时代,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本土文人对《归去来兮辞》的酬唱之作。究其原因,应与当时中朝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有关。政治历史与文化风尚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恰如经济基础之于上层建筑。对朝鲜“和陶辞”的研究不仅是一项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还是一项通过文学感知历史的社会研究。这一研究除了能够探知朝鲜本土文人的创作倾向与文学深意,还能全面了解朝鲜文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与批判,以及营造出此文学风气的社会背景,对中外陶渊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草根书法家刘安获陶渊明书法展最高奖
作者: 程荣东 董金霞  来源:孝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特约记者程荣东通讯员董金霞10月22日,记者从安陆市文联获悉,该市草根书法家刘安书法作品喜获2013年陶渊明书法展最高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刘安酷爱书法艺术,16岁起就潜心钻研书法,在自主创业有成的同时,其书法作品先后18次入选全国书法展,成为目前该市唯一一个中国书协会员。
全文:本报讯特约记者程荣东通讯员董金霞10月22日,记者从安陆市文联获悉,该市草根书法家刘安书法作品喜获2013年陶渊明书法展最高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刘安酷爱书法艺术,16岁起就潜心钻研书法,在自主创业有成的同时,其书法作品先后18次入选全国书法展,成为目前该市唯一一个中国书协会员。
《责》诗探究陶渊明教子心态
作者: 赵俊杰  来源:福建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厌学  自我实现  存在缺陷  好书  懒惰  境界  教师  优生优育  饮酒  陶渊明 
描述:,然而其膝下五要么懒惰厌学,要么弱智贪吃,丢尽了陶公的颜面。有把责任推到陶渊明身上,说他有爱无教;还有
全文:,然而其膝下五要么懒惰厌学,要么弱智贪吃,丢尽了陶公的颜面。有把责任推到陶渊明身上,说他有爱无教;还有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指出陶渊明嗜酒如命,饮酒过度,以致五在先天方面可能存在缺陷,难成大器。那么,陶渊明作《责》诗的
赵孟頫与元四家:兼论陶渊明对赵孟頫的影响问题
作者: 王宁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史》  兼论  集贤直学士  元四家  隐逸诗  义熙  松雪斋集  赵孟  晋宋  题画诗 
描述:赵孟頫(1254—1322),字昂,号松雪,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著名书画家。《元史》卷一七二有记载。赵孟頫虽然在生前和身后都享有盛名,但是围绕他也不乏争议,这种争议大多和其出仕元朝有关,而争议时经常被拿来和他作对比的,则是晋宋间不仕二姓的陶渊明。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逸诗
全文:赵孟頫(1254—1322),字昂,号松雪,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著名书画家。《元史》卷一七二有记载。赵孟頫虽然在生前和身后都享有盛名,但是围绕他也不乏争议,这种争议大多和其出仕元朝有关,而争议时经常被拿来和他作对比的,则是晋宋间不仕二姓的陶渊明。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逸诗
陶渊明是“远古的诗人”?
作者: 方德俭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表现手法  散文  陶渊明  远古  余光中  文艺出版社  《诗经》 
描述:近日阅读《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深感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气势宏大”“并具有深刻幽默感”的魅力。在《缪斯的左右手》一文中,余先生论及诗与散文的表现手法不同时说:“大体而言,诗好用意象,尤其是比喻,散文则相反。但也不可一概论之,因为《诗经》的赋比兴三体之中……远古的诗人陶潜,诗中绝
全文:近日阅读《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深感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气势宏大”“并具有深刻幽默感”的魅力。在《缪斯的左右手》一文中,余先生论及诗与散文的表现手法不同时说:“大体而言,诗好用意象,尤其是比喻,散文则相反。但也不可一概论之,因为《诗经》的赋比兴三体之中……远古的诗人陶潜,诗中绝少用比喻。”
像诗人陶渊明那样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像诗人陶渊明那样生活
全文:
九江参观陶渊明故居
作者: 伍锡学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九江  故居 
描述:参观觉陶,栩栩在人寰。采菊东篱下,倾壶古柳前。南山喜锄豆,邻里笑谈天。我愿后尘步,一生崇自然。
全文:参观觉陶,栩栩在人寰。采菊东篱下,倾壶古柳前。南山喜锄豆,邻里笑谈天。我愿后尘步,一生崇自然。
陶渊明是“远古的诗人”吗?
作者: 方德佺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幽默感  表现手法  古歌谣  赋比兴  西周初年  陶渊明  远古  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  余光中散文 
描述:近日阅读《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深感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气势宏大""并具有深刻幽默感"的魅力。在《缪斯的左右手》一文中,余先生论及诗与散文的表现手法不同时说:"大体而言,诗好用意象,尤其是比喻,散文则相反。但也不可一概论之,因为《诗经》的赋比兴三体之中……远古的诗人陶潜,诗中绝
全文:近日阅读《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深感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气势宏大""并具有深刻幽默感"的魅力。在《缪斯的左右手》一文中,余先生论及诗与散文的表现手法不同时说:"大体而言,诗好用意象,尤其是比喻,散文则相反。但也不可一概论之,因为《诗经》的赋比兴三体之中……远古的诗人陶潜,诗中绝少用比喻。"这段话中提到的陶潜即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365—427),余先生把陶渊明说成是"远古的诗人",笔者以为定位欠妥。从中国古代诗歌史来看,不要说像《弹歌》这样的上古歌谣,即使以余先生文中涉及的《诗经》而论,它所收的诗歌是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046),也比陶渊明早了一千多年;而由《诗经》产生到现在也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