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授
作者: 陈文道  来源:经典阅读(小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授
陶渊明:朱光潜诗学原点
作者: 梅向东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点  陶渊明  朱光潜  诗学 
描述:朱光潜诗学思想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即已形成并臻于成熟。“陶渊明”作为其诗学的原点,既是其诗学历程的出发点,也是其诗学精神的归宿,赋予了朱光潜动人的生命诗学色彩。
全文:朱光潜诗学思想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即已形成并臻于成熟。“陶渊明”作为其诗学的原点,既是其诗学历程的出发点,也是其诗学精神的归宿,赋予了朱光潜动人的生命诗学色彩。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儒学传统
作者: 张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志在兼济  道统说  桃源理想  曾点气象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儒学传统
全文:
陶渊明文化研究会成立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潜公之墓”的墓碑被人发现。此发现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界引起轰动。经过后续搜集整理,陶氏后裔明代古
全文:潜公之墓”的墓碑被人发现。此发现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界引起轰动。经过后续搜集整理,陶氏后裔明代古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儒学传统
作者: 张二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志在兼济  道统说  桃源理想  曾点气象 
描述:在玄佛盛行的东晋,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却以儒学为根本.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志在兼济、心怀王道的价值取向,也讴歌了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等人生境界.他在对儒学的历史反思中,还流露出了强烈的道统意识.陶渊明思索并体验过的一些问题,成为以后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全文:在玄佛盛行的东晋,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却以儒学为根本.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志在兼济、心怀王道的价值取向,也讴歌了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等人生境界.他在对儒学的历史反思中,还流露出了强烈的道统意识.陶渊明思索并体验过的一些问题,成为以后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陶渊明:一个生态美学的文本
作者: 于东新 孙宏哲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治疗  "天人合一"  陶渊明  诗意生存  生态美学 
描述:陶渊明"天人合一"生命观的内涵是"天人和谐",人依赖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同时,在这种物我为一的和谐中提升着人的心灵境界.为了说明,文章从"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酒意趣下的浅近自然"两方面来阐释.同时,和一般人一样,面对生活,他也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但经过一番诗意的"精神治疗"之后,最终达到了
全文:.同时,和一般人一样,面对生活,他也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但经过一番诗意的"精神治疗"之后,最终达到了冲和静穆的境界.其途径有三:安时处顺、审美自足信念的思考;自由闲静、任真自适的心态定位;躬耕陇亩、自耕自资生活方式的选择.所有这一切使得成为了一个生态美学的文本.
从白鹿洞规看朱熹对陶渊明的尊崇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鹿洞学规  朱熹  尊崇  陶渊明 
描述:朱熹建白鹿洞书院,将理学重义轻利的精义浓缩在学规之中.他将陶渊明思想境界总结为重君臣大义,远离名利,这与白鹿洞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朱熹尊崇陶渊明,以地方文化名人的人生实践对白鹿洞规做了清晰的说明.
全文:朱熹建白鹿洞书院,将理学重义轻利的精义浓缩在学规之中.他将陶渊明思想境界总结为重君臣大义,远离名利,这与白鹿洞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朱熹尊崇陶渊明,以地方文化名人的人生实践对白鹿洞规做了清晰的说明.
我校与白鹿洞书院联合举办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暂无 来源:九江学院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由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和白鹿洞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4日在白鹿洞书院隆重召开。来自各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九江市
全文:本报讯由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和白鹿洞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4日在白鹿洞书院隆重召开。来自各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九江市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作者: 易小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与乡村  陶渊明  乡村美学 
描述: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
全文: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手,剖析诗人于5世纪的这一乡村发现的重大意义。
从白鹿洞规看朱熹对陶渊明的尊崇
作者: 高峰 郭宏达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鹿洞学规  朱熹  尊崇  陶渊明 
描述:从白鹿洞规看朱熹对陶渊明的尊崇
全文: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