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体现的文化意蕴
作者: 王灵均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审美  陶渊明  儒道  玄学 
描述:本文从陶的不参加东晋庐山慧远佛教集团的个案入手,揭示其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融会传统的儒道玄思想,以审美代宗教,形成了一种独立世俗的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对后世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文:本文从陶的不参加东晋庐山慧远佛教集团的个案入手,揭示其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融会传统的儒道玄思想,以审美代宗教,形成了一种独立世俗的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对后世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精神自救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体现
作者: 余颖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精神自救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与刘宋之交,此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虽少有大志,几度出仕,但党同伐异、尔虞我诈、拜迎官长的官场生活令他深感痛苦与厌恶。于41岁时,他写下《归去来兮辞》一文宣告彻底辞官归田。文章中所写到的家庭之暖、自然之乐、隐逸之、陇亩躬耕、书酒忘忧、乐天安命既是他对未来归田生活图景的描
全文:。文章中所写到的家庭之暖、自然之乐、隐逸之、陇亩躬耕、书酒忘忧、乐天安命既是他对未来归田生活图景的描绘,也是他摆脱烦恼痛苦、寻求精神解救的良方。
简说陶渊明和他的作品——《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前言
作者: 李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出心裁  中国诗人  注家  陶诗  田家语  隐逸诗  语言表现  保尔·瓦雷里  晋宋  州刺史 
描述: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武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考证方面且不提,只说批评一面,历代的意见也够奇异有的。……在这纷纷的议论之下,要自出心裁独创一见是很难的。但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
全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武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考证方面且不提,只说批评一面,历代的意见也够奇异有的。……在这纷纷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诗化了的酒及其酒化了的诗
作者: 万伟成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酒诗  陶渊明  平和淡远  深味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饮酒生活体现出对“道味”的追求,对“真”的回归,将肉体上的真上升到精神上的真,这种情趣决定了陶酒诗的情感内容体现在对生命的咏叹和对天真的高歌之上,同时也决定了陶酒诗的平淡风格,其诗中的酒味、醉境是冲和、平淡的,是一种物我无滞、物我一体的道境、玄境。
全文:本文认为陶渊明饮酒生活体现出对“道味”的追求,对“真”的回归,将肉体上的真上升到精神上的真,这种情趣决定了陶酒诗的情感内容体现在对生命的咏叹和对天真的高歌之上,同时也决定了陶酒诗的平淡风格,其诗中的酒味、醉境是冲和、平淡的,是一种物我无滞、物我一体的道境、玄境。
陶诗指瑕——论王夫之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
作者: 崔洁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弊  王夫之  陶渊明 
描述:在明末,陶渊明诗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王夫之却勇于指出陶诗之弊,且以“率”、“俗”、“褊”、“腐”来论陶诗之弊,乃前人未发之论,值得关注。这些观点是建立在王夫之独特的诗歌审美理论基础之上的,且对明末诗坛有着针砭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王夫之对陶诗并不是一味否定,对陶诗的精华有着不同前人的挖掘。
全文:在明末,陶渊明诗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王夫之却勇于指出陶诗之弊,且以“率”、“俗”、“褊”、“腐”来论陶诗之弊,乃前人未发之论,值得关注。这些观点是建立在王夫之独特的诗歌审美理论基础之上的,且对明末诗坛有着针砭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王夫之对陶诗并不是一味否定,对陶诗的精华有着不同前人的挖掘。
论杜甫与陶渊明对田园的不同心态
作者: 吴增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田园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描述:杜甫与陶渊明都曾胸怀大志,都因理想破灭而辞官,而且杜甫心仪陶渊明,诗中大量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一再表现出归隐的念头,二人的经历及情趣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二人辞官后的心态有着本质的不同。陶渊明对现实彻底失望,坚决归隐,追求个人的自由,守护心灵的安宁,完全是出世的心态;杜甫则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忧患社
全文:杜甫与陶渊明都曾胸怀大志,都因理想破灭而辞官,而且杜甫心仪陶渊明,诗中大量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一再表现出归隐的念头,二人的经历及情趣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二人辞官后的心态有着本质的不同。陶渊明对现实彻底失望,坚决归隐,追求个人的自由,守护心灵的安宁,完全是出世的心态;杜甫则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忧患社稷民生,渴望供职朝廷,是积极的入世心态。因而,杜甫并非陶渊明的继踵者。二人出世入世的不同心态深刻反映出晋宋与李唐时代精神的差异。
陶渊明的人格结构
作者: 赵婧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陶渊明  本我  超我 
描述:本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结构,认为陶渊明的本我是“性本爱丘山”的闲适淡如;自我是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仕与隐、贫与富等苦闷中的“履运增慨然”;超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刹那间濒临顶峰的审美体验与“纵浪大化中”的释然。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影响深远,是因为他没有囿于自我,而是
全文:”的刹那间濒临顶峰的审美体验与“纵浪大化中”的释然。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影响深远,是因为他没有囿于自我,而是在努力实践人格最高层次的部分--超我。
Rss订阅